動靜合宜
一種處世謀略方法。語源于明代隱士洪應明的《萊根譚》一書。洪氏曰:“好動者云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币饧矗阂粋€好動的人就象鳥云閃電,霹靂一聲霎時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時又像一盞在風落的殘燭孤燈,搖曳不定忽暗忽明。一個喜歡清靜的人,就宛如火已經熄滅了的灰燼,又像已經喪失了生機的枯萎樹木,兩者的生命力可說完全喪失??梢娺^分的變幻和清靜,都是不合乎理想人生觀。只有在緩緩浮動的彩云下和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鷂鷹飛舞和魚兒跳躍的景觀,用這兩種心情來觀察萬物才算是能主宰自我的人。作事不宜走極端,過動或過靜對人都沒有好處,一種弊端在于不能更好地與社會群體相溶;另一種弊端在于對機體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過動或過靜對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響。動與靜兩種行為,在人生修養中屬于極端的兩念,任何人都有動的時候,也都有靜的時候,但是最好能動靜得宜才合乎儒家的中庸之道,這也就是所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合宜才不失人生的節度,而在一個即滅的世界中,仍然要鼓足勇氣從事創造;即使是處于驚濤駭浪之中,也要適應環境尋求生存之道。
上一篇:劉琦夜襲金兵
下一篇:助人品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