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
三國時吳國著名軍事謀略家。字伯言,吳郡呈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于東漢末年江南士族之家。少孤,父早亡,居養叔祖廬江(今安徽省廬江西南)太守陸康任所。后因戰亂返回吳地,為孫權所用。204年,年僅21歲的陸遜就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出任海昌(今浙江省海寧縣西南)屯田都尉時,正值縣內連年干旱,盜匪猖獗。他一方開倉放谷以賑貧民,勸督農桑,另率部入險討治匪患,因其功績,被任定威校尉。后娶孫權之女為妻,奠定他在吳國之位。陸遜分析形勢建議孫權:“方今天下英雄對峙,欲克敵治亂,非擁眾不可,而山寇在內,腹心未平,難以遠圖,因此,捕虜山寇,取其精銳,擴大隊伍,實在必要。”孫權欣然采納,并任命他為右都督,率軍往討丹陽(今安徽省宣城)一帶山越部族,他以謀進剿,虜眾甚多,蕩除了宿患,得精陸數萬。219年,孫權派大將呂蒙進攻駐守荊州的關羽,陸遜審度勢,成竹在胸,徐見呂蒙,說出自己的謀略:“關羽倚恃英雄,自料無敵,始有大功,意驕志逸,所慮者只有將軍。今將軍托病辭歸,以陸口任讓于他人,使他人謙詞贊美關羽,示之弱怯,以驕其心,關羽必盡撤荊州之軍北進。若荊州無備,我用一旅之師,出其不意,則荊州必為我所得。”于是,孫權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都督,代呂蒙守陸口,果如陸遜所料,他修書與關羽和好,關羽放松戒備,盡撤守軍,北赴樊城,攻打曹軍,陸遜乘機襲取,關羽被殺。從此,陸遜威名遠震,孫權倍加賞識,授撫邊將軍,領宜都太守,封華亭侯。劉備為報殺關羽之殷,大舉攻吳。吳蜀大戰正式展開。面對來勢洶洶的蜀軍,吳軍諸侯皆欲還擊,而陸遜分析雙方兵力、士氣、地形認為,蜀軍居高守險,銳氣正勵,應先避鋒芒,靜觀其變。時至夏季,兩年相持已久,陸遜認為,時機已到,應以反攻,諸侯認不可,陸遜感到已持兩年,劉備軍士銳氣已襄,又充舟登陸,處處結營,兵力分散,令將士每人持草一束,乘夜順風放火,以火攻之,蜀軍大敗,陸遜楊名,孫權加封其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228年,陸遜又率軍敗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244年,升任丞相,后因參與宮廷爭端,受孫權指責,于公元245年,憤激致病而死,時年63歲。陸遜一生素以知兵善謀著稱,為吳政權的鞏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上一篇:防務分析研究所
下一篇: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