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后妃徐惠:賢德多才得君心,真情追隨終陪葬
徐惠出生于公元627年,其祖上身份顯赫,她的父親是徐孝德,曾任唐沂刺史,祖父是延州臨真令徐方貴,祖母則是南朝陳司空沈國忠武公的女兒,徐惠姐弟三人的才氣在當時很出名,有人曾將他們姐弟比作漢朝的班家。
徐惠從小便熟讀《論語》《毛詩》,據說在她8歲的時候就曾根據《離騷》寫了一篇名為《擬小山篇》的文章,父親讀完后被女兒的才華驚倒,隨后這篇文章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便下旨召她進宮,封為才人。
徐惠進入后宮之后,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古書典籍,因此文筆更加優秀。只是后宮佳麗三千,宮殿冷清,獨守空房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徐惠感慨于自己的人生,于是提筆寫下《長門怨》:“舊愛柏良臺,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李世民聽到這首詩后,猛然想起宮中還有這樣一位才女,于是召見了她,后來封徐惠為充容。
徐惠憑借著一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名留后世,唐太宗的眾多后妃只有兩個被列入后妃傳,徐惠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648年,李世民開始四處征戰,同時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修建新皇宮,使得百姓叫苦連天。一次,李世民帶著徐惠去玉華宮,徐惠深知此時唐朝內部的實際情況,小心翼翼地對李世民說:“此時東邊的遼海駐扎著軍隊,而西邊的戰爭破壞了原本的生態環境。為了收復一些小部落,一些訓練有素的精兵犧牲,同時戰爭使很多農民都沒有了收成,所以說讓百姓安居樂業遠遠比盲目擴建領土更重要。陛下現在如此大費周章地修建宮殿,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免不了會有百姓議論您。”徐惠見李世民在沉思,又接著說:“雖然國家大局已定,但是仍然不能貪圖眼前的安定。自古以來因為迷戀奇珍異寶,最后玩物喪志的人并不少,所以保持本心與治理好國家一樣重要。”李世民聽完徐惠的這番懇談,覺得在理,獎賞了徐惠及其家人。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徐惠思念太宗一病不起,堅決不請太醫診治也不肯吃藥,重病之際她說自己唯一的心愿便是死后能與太宗合葬。
公元650年,徐惠病逝,時年24歲,被追封為徐賢妃,葬于李世民的陵寢。
【趣味鏈接】
民間曾把李世民的后妃徐惠奉為桂花神。徐惠不僅博覽群書,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李世民經常和她一起彈琴、寫詩、作畫。“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就是出自徐惠的筆下,徐惠后來還寫過一篇關于桂花的文章。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徐惠思念成疾,不久就隨太宗去了。后人十分贊賞她的文采,又因為她曾寫過桂花,所以封她為“桂花神”。
《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是中國歷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由女性所著的政論文章,曾被《舊唐書》《新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等歷史典籍收錄。
上一篇:唐中宗李顯皇后韋香兒:不自量力效仿武后,有心無才弄巧成拙
下一篇: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長孫氏:盛世皇后明大義,賢德美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