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斯特生平簡介,沃斯特歷史評價,沃斯特怎么死的?
巴爾塔薩爾·約翰內斯·沃斯特(BalthazarJohannesVorster,1915—1982),“南非共和國”①前“總理”,全面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國民黨②右翼政治家。
沃斯特于1915年12月13日生于南非開普省詹姆斯敦。其父是富裕農場主,荷蘭殖民者后裔。沃斯特是這個布爾人家庭的第13個孩子。1934年,他進入斯泰倫博希大學學習,在學習期間加入國民黨,并成為學校的國民黨學生領袖。1938年畢業,獲法學博士。畢業后在開普敦、伊麗莎白港從事律師事務。1941年,他與馬提妮·馬蘭結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沃斯特崇拜希特勒,擁護法西斯主義。他在南非協助建立親德的“牛車團”,成為這個法西斯組織的重要成員。1942年,這個27歲的法西斯主義忠實信徒在開普省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說,公然宣稱:“我們主張基督教民族主義,它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盟友。如果人們愿意,盡可以叫它為反民主的獨裁主義。在意大利,它叫做法西斯主義;在德國,它叫做國家社會主義;在南非則叫做基督教民族主義。”
“牛車團”等右翼組織從事破壞活動,襲擊警察哨所,破壞高壓線路,并企圖發動政變,使南非與納粹德國結盟。史末資政府于1942年9月23日以“破壞戰爭工作”和“破壞治安”的罪名逮捕沃斯特,把他關進拘留營。14個月后獲釋,又被軟禁在家中。1944年6月后獲準定居德蘭士瓦省的布拉克潘市,重操法律事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沃斯特企圖進入政界,因聲名狼藉,初為國民黨黨魁、“總理”史末資所拒絕。1948年,沃斯特競選議員,以較少票數差額落選。1953年,在馬蘭①執政時期,沃斯特被重新接納為國民黨黨員。他的極端仇恨黑人的種族主義觀點,大受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贊賞。1953年,他當選為尼赫爾選區的國民黨議員。1954至1958年,他在約翰內斯堡當律師。在這期間,他一躍成為國民黨右翼領導人。他幫助黨內以堅信“絕對完全的白人統治”和“種族隔離”而聞名的維沃爾德進行競選活動。1958年9月,維沃爾德擔任“總理”,沃斯特首次入閣;1958年10月至1961年8月出任“教育、藝術和科學部”的“副部長”。他在職期間,推行教育上的“種族隔離”措施,規定今后開普敦大學、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和納塔爾大學只許白人學生入學。
1960年3月21日沙佩維爾慘案(南非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游行遭到軍警血腥鎮壓)發生后,維沃爾德“政府”決定對黑人實行更殘酷的鎮壓措施,1961年8月,素以對黑人“強硬”著稱的沃斯特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1966年5月又兼任“警察、監獄部部長”。從此,沃斯特手上擁有南非前所未有的、權限極大的司法權力。他和維沃爾德沆瀣一氣,將赤裸裸的殖民暴力奉為統治原則。
1962年在沃斯特主持下,南非“政府”制定了“反破壞法”等一系列鎮壓非洲人民的種族主義法律。它規定嚴懲一切“破壞公共秩序”的人,凡參加罷工、示威、違反市政府條例等均以“參加破壞活動”論罪;凡張貼未經許可的標語和涂寫口號均視為敵視國家行為;至少判處5年徒刑,直至死刑。此后,南非“政府”又接連頒布《九十天法》和《一百八十天法》,分別規定警察有權對“政治嫌疑犯”實行90天的拘留審訊;最高警察官不經判決或不經法院簽發拘捕令可以把被拘留者單獨監禁180天。
在沃斯特任“司法部長”期間,南非冤獄遍于國中,成為世界上按人口計算“犯人”最多的國家。每10萬人中有279名在押犯;每8個黑人就有一人曾被警察或法院監禁過。南非死刑率也創世界紀錄。人口僅2,000萬的南非,每年判處死刑的人數多達100人,被絞死的大都是黑人。數以萬計的反對種族歧視、爭取民族解放的戰士被囚禁在羅本島等地的集中營,沃斯特查禁一切有影響的進步刊物。1963年初查禁了已發行16年的《戰斗的話》月刊;同年3月又取締已發行26年的《衛報》。到1966年已查禁2萬多種書籍,其中包括高爾基作品。凡閱讀禁書者處以五年徒刑。
1966年9月,維沃爾德被一個白人信使刺殺。一個星期后,沃斯特被選為繼任人,成為南非國民黨的黨魁,并接任“總理”一職。他獲得了幾乎所有右翼力量——荷蘭改革教會、兄弟會和阿非利堪人協會的支持,上任伊始,沃斯特就宣稱:“我將繼續實行種族隔離,沿著前任所指引的道路前進,并且要走得更遠”。
沃斯特任“總理”后,首先著手完成南非警察“國家”的擴張工作:1967年頒布以《反破壞法》為基礎的《反恐怖法》,將“阻礙交通”、“妨礙國家事務管理”、“用威脅手段企求某一(政治)目的”等都列為恐怖行為。警察可以逮捕任何涉嫌的人,拘留時間不限。他還擴充秘密警察隊伍,建立“國家安全局”,在全國密布偵探網,任命其心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同沃斯特一起坐過牢的范登貝爾赫任“局長”。1976年春制定《國內治安法》,采用了所謂預防性的逮捕措施,從而取消了南非人民僅存的法律保障。
“班圖斯坦”計劃(又稱“黑人家園”計劃)是沃斯特“種族隔離”政策的核心部分。這是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為了永遠霸占南非87%的土地,繼續剝奪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黑人的政治權利而精心炮制出來的。
“班圖斯坦”意為“班圖人的家園”①。南非班圖各族原被圈居在一百多塊彼此隔絕的“保留地”中。這些“保留地”約占南非總面積的12%多,其人口將近南非黑人總數的一半,但土地貧瘠,資源缺乏。1959年6月,南非當局制定“班圖自治法”,規定在1973年以前,在非洲人“保留地”上建立8個由白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班圖自治區”以欺騙世界輿論。從馬蘭執政時期開始,經史揣敦②、維沃爾德各屆“政府”,“班圖斯坦”計劃因黑人反對而進展甚緩。至1963年5月才建立起第一個“班圖斯坦”——特蘭斯凱。
沃斯特上臺后看到:南部非洲許多黑人國家陸續取得獨立,南非黑人也提出了爭取多數人統治的口號。為了對抗民族獨立的潮流,他的“政府”加速推行“班圖斯坦”計劃。1970和1971年,沃斯特指使議會分別頒布了《班圖家園公民資格法》和《班圖家園憲法條例》兩項法令,規定在“自治階段”③,黑人可以擁有班圖斯坦和南非雙重公民資格。這項規定為班圖斯坦“獨立”以后,取消黑人的南非公民資格準備了條件。到1974年,沃斯特“政府”先后制造了9個班圖斯坦“自治政府”:特蘭斯凱、博茨瓦納、文達、西斯凱、利布華、加桑祖魯、斯瓦茲、巴索托·夸夸、南恩得貝勒??送咦骠數貐^酋長抵制沃斯特的“班圖斯坦”計劃。按照沃斯特“政府”的“地界劃分”,9個班圖斯坦總面積為157,327平方公里,僅占南非國土面積的12.8%,其領土分散在112塊土地上,名義上人口有1,442萬人,而居住在“班圖斯坦”以外的黑人則有748萬人,占法律規定的“班圖斯坦”總人口的51.8%。按沃斯特的《班圖家園公民資格法》,所有南非黑人不論居住何處,都只能是“班圖斯坦”公民,他們都將被剝奪南非國籍和一切政治權利。
1975年,當莫桑比克、安哥拉相繼獨立,民族解放運動的烈火燃燒到南非門口時,沃斯特一方面假惺惺表示要改善種族關系,一方面加緊炮制《特蘭斯凱獨立憲法》,把南非種族主義法令一字不改地照抄在《獨立憲法》上,1976年10月26日特蘭斯凱宣布“獨立”,1977年12月6日博茨瓦納宣布“獨立”,“獨立”后,這兩個“班圖斯坦”的國防、外交、交通、金融、郵政和勞工等管理大權完全掌握在沃斯特“政府”手中,實際上是兩個傀儡國,沒有得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承認。但沃斯特達到了剝奪這兩個“班圖斯坦”的460萬黑人的國籍及其應享的政治權利的目的。
沃斯特在剝奪黑人的政治權利的同時,也剝奪了250萬混血種人最后一點公民權利,從而堵塞了他所認為的“種族隔離制度的最后漏洞”。在英國統治的一個世紀中,混血種人基本上被確認為公民。種族隔離制度把混血種人列為“非白人”,與黑人、印度人處于同等地位。1956年他們在開普省的直接選舉權被剝奪,從而只能在單獨的候選人名單上選舉4名白人為他們的代表。1968、1970和1972年,混血種人在中央議會、開普省議會和區議會的選舉代表分別被撤消。1968年5月沃斯特又頒布一項特別法令,規定南非任何政治組織只能由一個種族組成,不同種族間進行政治接觸為“非法”;禁止一切混血種人從事政治活動,違者將罰款或判刑,因此,唯一能吸收混血種人入黨的自由黨被迫解散。
沃斯特的倒行逆施激起黑人強烈的反抗。1968年,一部分鼓吹“黑人意識”的黑人大學生建立“南非大學生組織”。1971年,從這個組織中產生了新的黑人政治組織——“黑人大會”。它把黑人解放斗爭從大學生擴大到整個黑人隔離區。1976年,沃斯特政府為貫徹“班圖教育”制度,悍然作出使用語言的新規定:在黑人高中不再只使用英語講課,有一半課程必須使用南非荷語講課。黑人學生紛起抗議。斗爭迅速蔓延全國。6月16日,10,000多名學生在索韋托游行示威。沃斯特授權警察開槍,示威群眾200多名被打死,1,000多名被打傷,被捕者無數,造成震驚世界的大慘案。
大屠殺激起非洲人的強烈反抗,開普城連日發生巷戰。1977年,20萬黑人學生再次奮起罷課,反對沃斯特的“班圖教育”制度。反對黑人在受教育、就業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和歧視。10月17日,沃斯特宣布18個反對種族隔離的組織(包括“黑人大會”)為“非法”,封閉兩家黑人報紙,逮捕黑人領袖。這些新暴行不僅遭到非洲人的更加猛烈的反對,也受到南非一些進步白人的譴責,激起了各國人民的強烈抗議。
在國際上,沃斯特由于在納米比亞(西南非洲)問題上奉行頑固不化的殖民主義政策而遭到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聲名狼藉。1915年7月,南非當局以參加協約國作戰為名,占領了西南非洲。1949年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非法吞并了西南非洲。1950年,聯合國國際法院宣布南非的“吞并”是非法的。1969年8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南非當局在1969年10月4日以前撤出西南非洲。由于美國的支持,南非當局拒不執行聯合國的有關決議。南非當局在納米比亞設立行政長官、“立法議會”和“行政委員會”,其成員均由白人擔任,實行殖民統治。沃斯特一上臺,表示如果聯合國要南非交出西南非洲,“南非共和國”就退出聯合國。他繼續血腥鎮壓納米比亞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斗爭。1968年10月,沃斯特政權在卡普里維地帶制造了屠殺60多名非洲人、逮捕350多人的慘案。1969年,沃斯特頒布《西南非洲事務條例》,進一步控制了納米比亞的財政、商業、工業、礦產和勞工等方面的大權。沃斯特繼續奉行維沃爾德在納米比亞建立10個“班圖斯坦”的政策,從1967至1972年建立了三個“班圖斯坦”。他向納米比亞增派駐軍,最多時達5萬人。1978年4月,沃斯特迫于國際壓力,宣布同意從納米比亞“逐步撤軍”,并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選舉以實現納米比亞的獨立,但又拒不執行聯合國的有關決議,加緊扶植其傀儡組織——“特恩哈爾民主聯盟”上臺執政。
沃斯特對毗鄰的非洲國家實行擴張政策。1975年他乘安哥拉獨立后出現的混亂局面,派出遠征軍侵入安哥拉,企圖建立對南非“親善的政府”。1968年,沃斯特派17,000人的軍隊到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幫助鎮壓津巴布韋自由戰士,他還對贊比亞、莫桑比克等“前線國家”①實行軍事挑釁、政治顛覆和經濟封鎖。
沃斯特“政府”是一個極端反動、充滿血腥的政權。他心狠手辣,對黑人揮舞屠刀,殘酷鎮壓,對進步的、有正義感的南非白人,也毫不容情地使用恐怖手段進行威脅、迫害,甚至暗殺。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迫于國內外形勢,沃斯特企圖改變其種族主義政權的丑惡形象,給自己披上一些偽裝。1977年后,他宣布停止使用為非洲人所厭惡的“班圖”一詞,取消對黑人在某些工種中就業的限制;減少對黑人流動的控制等。但沃斯特絲毫沒有改變他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基本政策。
沃斯特面對著世界各國人民和輿論的譴責,處境十分孤立。他讓“財政部長”霍伍德把南非在國外一批黃金轉為“秘密基金”,讓“新聞部長”米爾德、新聞秘書魯迪用這筆基金去收買內外報刊,賄賂國內外有影響的新聞界人物和政界人物,替他的“政府”及其政策涂脂抹粉,為此共花掉了7,570萬美元。為了收買美國的《華盛頓明星報》,竟出1.100萬美元高價。這樁丑聞被揭露后,國內外輿論嘩然。沃斯特百般掩飾,拋出魯迪等人當替罪羊,但也無濟于事。最后,沃斯特以“健康情況欠佳”為由,于1978年9月20日被迫宣布辭職,忍痛把擔任了12年的“總理”職務讓給了他的親信、國防部長彼得·博塔。自己于10月10日宣布就任“總統”。但是,由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勾心斗角,丑聞繼續被揭露,沃斯特僅當了8個月“總統”,被迫于1979年6月下臺。1982年沃斯特死去。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56.html
上一篇:沃爾弗生平簡介,沃爾弗歷史評價,沃爾弗怎么死的?
下一篇:沙佩爾生平簡介,沙佩爾歷史評價,沙佩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