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元修
中興二年 (532) 閏三月,高歡擊潰專擅國權(quán)的爾朱氏集團。四月,高歡入洛陽,既廢爾朱氏所立的傀儡君主元恭,又以血統(tǒng)疏遠為由廢元朗帝號,另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平陽王元修為皇帝。這一年先后改用了三個年號,初改太昌元年,到了年底改稱永興元年,沒過幾天又改號永熙元年。
元修任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封食邑十五萬戶。高歡是個巧偽的人,他表面上總是擺出精誠地忠于元魏帝國的姿態(tài)。“天柱大將軍”這一北魏帝國史無前例的頭銜是此前為專權(quán)的大軍閥爾朱榮所特設(shè),高歡不愿在職銜上刺眼地顯示出他是繼爾朱榮之后的又一位新軍閥權(quán)臣,所以他堅決辭讓不受 “天柱大將軍”這一頭銜,并請減封五萬戶,以表示自己不貪權(quán)祿。但北魏的政權(quán)實際上被高歡掌握,元修也只是充當個傀儡皇帝而已。
永熙元年七月,高歡用十余萬大軍討伐晉陽爾朱兆殘余武裝,爾朱兆敗退到北秀容(今山西神池、五寨縣一帶)。次年正月,高歡再次出討爾朱兆,爾朱兆兵敗自殺,爾朱氏勢力徹底垮臺。高歡占據(jù)并州后,便在晉陽 (今山西太原) 建大丞相府,他就如先前的爾朱榮一樣坐鎮(zhèn)晉陽,遙控洛陽魏帝國朝政。
元修平常少言寡語,但好武事。他被擁立當皇帝這年23歲,血氣方剛,不甘心只充當個傀儡君王,他與高歡之間的矛盾不久就突出起來。元修借故殺了高歡的親信高乾,高乾的弟弟高昂和高慎都投奔到高歡那里。洛陽與晉陽之間的關(guān)系日漸緊張。
元修寵任原爾朱氏部將斛斯椿,由斛斯椿籌劃擴允禁衛(wèi)武裝。斛斯椿常借隨元修游獵為名,指揮訓練禁衛(wèi)軍。元修又想利用擁兵關(guān)隴的爾朱氏舊部賀拔岳為勢援,任用賀拔岳的哥哥賀拔勝為荊州 (治穰城,今河南鄧縣) 刺史。永熙三年 (531)初,駕拔岳被依附高歡的侯莫陳悅殺死,元修又在關(guān)中扶植宇文泰的勢力以對抗高歡。
永熙三年五月,正是盛暑時節(jié)。元修采納斛斯椿的謀議,下詔征發(fā)河南各州兵馬,聲稱要親率大軍南伐蕭梁,實際上是企圖向北攻襲晉陽。七月,元修在洛陽城北效外集結(jié)大軍十多萬人,委任斛斯椿為前軍大都督,遣斛斯椿鎮(zhèn)守虎牢關(guān) (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詔命賀拔勝率部行動。高歡雖在晉陽,卻很了解洛陽的政局底細。他知道斛斯椿等慫恿元修,盛暑征兵,民心怨惡,士氣不壯。他先發(fā)制人,率二十萬大軍分路南下,宣稱要去討伐南方蕭梁和關(guān)中、荊州的地方勢力。高歡在滑臺 (今河南滑縣) 擊潰斛斯椿的弟弟豫州刺史斛斯元壽等,斛斯椿便不敢繼續(xù)抵抗。元修也只好隨斛斯椿逃往關(guān)中,投奔長安的宇文泰。賀拔勝兵敗逃奔蕭梁。高歡入洛陽。十月,高歡擁立年僅11歲的元魏宗室元善見為帝,并遷都到鄴城 (今河北臨漳)。
元修在長安,宇文泰也只把他當做傀儡皇帝。元修非常不滿。永熙三年冬末,宇文泰毒殺元修,另立元寶炬為皇帝,都長安。史稱遷都鄴城的魏朝為東魏,建都長安的為西魏。北魏帝國至此分裂。
上一篇:孝昭帝高演
下一篇:孝武帝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