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孫休
東吳太平二年(257)冬十月的一個中午,在東吳京城建業城(今江蘇南京)外不遠的田野里,千余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筆挺地站在大道旁。神色嚴肅,象是在等待著什么。站立在眾軍士前面的,除有少數軍官外,一個年約二十七、八歲的年青人尤其引人注目。只見他身穿品秩極高的朝服,卻又腰佩長劍,華貴中帶有幾分英武。他雖然也是默默地站立,嚴肅的臉色仍不能掩藏那淡淡的焦躁,他不時地向遠處望去。
忽然,遠處騰起一團塵霧,從人群中傳出了低低的聲音: “來了”! 眾軍士不由地向遠處望去。
漸漸地,人們看清了,來的是一隊緩緩行進的人群,走在最前面的,是天子的儀仗!只見各色旌旗迎風飄揚,各種儀仗、兵器在冬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天子的乘輿也過來了,隨后是騎馬、步行的百官及其僚佐。隊伍兩邊及尾后,有許多護衛的士兵和軍官。
這時,儀仗隊在軍士面前停下,從天子的輿車中,出來一位二十二三歲的年青人。頓時,眾軍士齊聲歡呼“萬歲”! 歡呼聲過后,站立在軍士前面的年青人跪于道旁,口中說道: “臣琳在此迎接陛下!”原來,這是東吳大將軍孫琳率軍士迎接新君孫休。
孫休字子烈,是吳大帝孫權的第六個兒子。13歲時,跟隨中書郎射慈,郎中盛沖學習詩書禮樂等儒家文化。東吳太元二年 (252),孫權封他為會稽王,居住虎林 (今安徽中部)。孫權死后,孫休的弟弟孫亮即位,太傅諸葛恪輔政。諸葛恪擔心孫氏諸王分據長江沿岸各軍事要地,會給中央造成威脅,就將諸王遷移他處,孫休也從虎林遷至丹陽郡(今安徽宣城一帶)。當時,丹陽郡太守是李衡。李衡字叔平,原是個蔑視權貴,敢說敢作之人。衡本來是襄陽 (今湖北襄樊一帶) 兵家之子,東漢末年進入三吳之地成為布衣平民。三國時期,品評鑒定人物成風,如獲得有識人之鑒的名士的幾句品評,此人便會身價百倍,曹操曾因名士許子將評之為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名揚天下。李衡聽說羊衜有鑒人之能,便親自登門拜訪,懇求他對自己作一評斷。羊衜將李衡仔細打量一番,嘆道: “君有大才,但生于多事之世,至多也就當個尚書諸曹郎罷了,可惜!”李衡卻頗為知足,大喜而去,當時孫權年老多病,校事呂壹在孫權身邊操弄權柄,眾大臣都因他頗受寵愛而不敢發一言,羊衜說: “非李衡,不能治呂壹。”于是,眾人一同推薦李衡為郎。當孫權接見李衡的時候,李衡慷慨陳辭,面無懼色,歷數呂壹行奸弄權之事數千言,孫權大為慚愧。幾個月之后,孫權終于發現了呂壹的劣跡,將他誅殺,而大力提拔李衡。衡先為司馬,后為丹陽太守,現在孫休到了李衡的治下,不知是孫休倚仗自己是皇帝國戚作威作福而觸犯法律,還是李衡故意整治親貴以示標榜,反正李衡常常以法律繩治孫休,搞得孫休惶惶不可終日,苦不堪言,最后,只得上書求轉他郡,于是便去了會稽郡 (今浙江紹興一帶)。
孫亮被廢之后,孫琳便欲迎立孫休為帝。
孫琳先命宗正孫楷、中書郎董朝去會稽郡奉迎孫休。在此之前,孫休曾作一怪異之夢: 夢見自己乘一巨龍飛上天,回頭一看,竟看不見龍尾,醒來之后,大為驚奇。正在這時,左右人報告,京師孫楷、董朝二人求見。孫休將二人請進,只見楷、朝進來之后,拜伏于地,口中說道:“大將軍孫琳命我二人迎您回京城入繼嗣統,君臨大位,請速速起程?!薄笆裁?”孫休不相信。二人又把孫琳迎立本意復說一遍,孫休仍然將信將疑,心中暗想: 莫非乘龍之兆應在這上面?此事不知真假,還是等等再說。雖楷、朝二人反復催促起程,孫休還是把二人留了一天兩夜,這才勉強起程。
一路上,孫休始終放心不下,起起停停,拖延時間,急得楷、朝二人心如火燎,恨不能立時飛至京師。行至曲阿 (今江蘇丹陽附近) 時,忽見路邊閃過一位老翁,攔住孫休的坐騎,納頭便拜,孫休不解地問: “老人家,你有何事?”老翁答道: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現在天下翹首盼望,請陛下速行?!睂O休一想,老翁此言甚是,便加快步伐,星夜趕往京城。
隊伍來到永昌亭,只見這里已經戒備森嚴,旌旗招展。原來,孫琳已派其弟武衛將軍孫恩代行丞相職權,率領文武百官及天子儀仗等在此迎候孫休。恩等命人火速建造行宮,未成之時,暫以軍中武帳作為便殿。此時,孫休等已到,休先命孫楷前往通報。而后,休乘輦車進入便殿,群臣再拜稱臣,請孫休升入御座。孫休卻再三謙讓,只在東廂坐下。戶曹尚書忙趨身向前,高聲贊奏百官擁戴之意,代丞相孫恩奉上天子玉璽印符,請孫休收下。孫休又謙讓再三,最后,孫休說:“既然眾卿都推戴我,我怎敢不從眾命?”于是,接過璽符,登上御坐。頓時,便殿內群臣三呼萬歲。
第二天,孫休便乘御輦上路,前有儀仗開道,后有百官陪列,旁有軍士護送,浩浩蕩蕩,好不威風,行至距京城數十里的田野內,見孫琳等已率千余軍士恭候多時。于是,便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孫琳等人陪孫休進入京城,當天,就登臨皇宮正殿御座,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安,正式即位為帝。
孫休為帝的消息傳到丹陽郡,太守李衡驚恐不安起來。當初李衡經常整治孫休,李衡的妻子聰明精細,經常加以勸阻,衡硬是不聽?,F在孫休當了皇帝,李衡深怕孫休記恨自己而加以報復,惴惴不安。他對妻子說:“當初我不聽你的話,才有今日之禍,我看不如投奔魏國?!焙馄拚f: “不行! 你本來不過是一個平民百姓,受先帝賞識提拔,才有今日。既然當初對陛下已有不禮之舉,現在再自己猜疑,以叛逃敵國求得活命,還有什么面目見人!”李衡說:“那還有什么辦法?”衡妻又說:“我看陛下樂善好施,注重名聲,現在剛剛即位,正想大行德惠之政,以顯聲名于天下。我估計他肯定不會以私怨將你治罪。我看,你不如自己到監獄里請求囚禁,主動承認以前的過失。這樣,不僅能夠活命,反而會更受優待?!崩詈馍顕@妻子老謀深算,便按照他說的去做。果然,孫休下詔書道:“丹陽太守李衡,因以前的過失,到有司投案自首。古時管仲曾射中齊桓公衣帶之鉤,桓公不記舊仇,任仲為相,終成霸業。明君應當如此,李衡可免罪還本郡仍任本官,不要再生疑懼?!贝撕?,孫休又加李衡威遠將軍。李衡因禍得福,深深嘆服妻子的過人之智,對孫休的寬宏大量也感恩戴德。
孫休能夠當上皇帝,全是孫琳的功勞。孫休對此當然不能不表示褒賞感激,即位后不久,孫休就下詔書,以大將軍孫琳為丞相,荊州牧,孫氏子弟孫恩、孫據等五人皆授封將軍、御史大夫等要職,并封爵為侯,諸將吏參與在永昌亭奉迎、陪伴孫休為帝者,也都官升一級。
孫琳一門,五人為侯,典掌禁兵,權傾人主,自吳開國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孫氏諸人權勢熏天,為所欲為。孫休貴為君主,手中幾無權力,凡是孫琳等陳述之事,孫休無不順從辦理,即便這樣,孫休仍怕孫琳等謀反作亂,經常對孫琳及其族人數加賞賜,十一月,孫休下詔說:“大將軍忠心耿耿,首建大計,安定社稷,功勛卓著,應優加褒獎。目前,大將軍執掌中外諸軍事,事情煩多,不勝勞累。現在賜其弟衛將軍,御史大夫孫恩以侍中銜,使其與大將軍管諸事,以示朝廷尊崇功臣,分其勞苦之意。”
有一次,孫琳給孫休奉獻牛酒,可不知孫休是不滿孫琳專權,或是有什么其他想法,竟然拒絕不收,孫琳無奈,只得順便命人將牛酒攜至左將軍張布家。張布見孫琳郁郁不快,忙命人速備酒菜,二人便在客廳對飲起來,幾巡酒過后,孫琳酒酣耳熱,說話也漸漸沒有遮攔了。他對張布大發牢騷說:“當初廢黜孫亮時,許多人勸我自立為帝,可我以為陛下賢明,所以迎立他為君,不是我,陛下如何能當上皇帝? 可今天我奉獻禮物,陛下竟然拒不接收,這豈不是把我看成凡臣俗子了嗎?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以后有機會,我定要改立新君?!睆埐家宦?,心中大驚,表面卻不露聲色,隨便附和了幾句,見孫琳已大醉,便命人將他送了回去。張布見孫琳等人走遠,火速奔入宮中,將孫琳之意報告孫休,孫休一聽,也大為恐慌,可轉念一想,又哭喪著臉,無可奈何地對張布說: “孫琳權勢逼人,我早已不安,現在他又明露反意,實在罪該萬死!可現在我一無權,二無人,張將軍,您說怎么辦呢?”張布答道: “陛下所言極是,依臣愚見,為了避免激起孫琳早日謀反,不如對他繼續優崇賞賜,使其不備,陛下也好作些準備?!睂O休點頭道: “張將軍見解不差。還請張將軍以后多加留意,并為我作些準備?!睆埐即饝?。
于是,孫休對孫琳象往常一樣,繼續委大政于他,并不斷加以賞賜。這時,有人告發孫琳,說他心懷不滿,侮辱君上,欲圖謀反。孫休為了進一步麻痹孫琳,就吩咐有司將告發者送給孫琳發落,孫琳殺了告發者,可心中驚慌不安,唯恐朝廷中再有人與他作對,更擔心孫休聽信他人之言,聯合朝臣整治自己。于是,孫琳便求托孟宗向孫休請求,讓孫琳出至武昌 (今武漢市) 屯守,孫休答應,并敕命有司,允許孫琳將所率精兵萬余人全部帶走,并允許孫琳軍隊將士任其所需,武器兵具,裝備糧草等物,隨意裝載,不加限制。于是,孫琳軍中上下,都忙著打點行裝,搬運物資,整個兵營里裝備、糧草堆積如山,簡直象倉庫一樣。孫琳又請求帶兩名中書郎,以協助掌管軍政諸事,有司上奏,說中書郎不應外出,孫休下詔特許,并滿足孫琳的其他全部要求,因此,孫琳等人大喜過望,以為孫休仍然信任自己,便無憂無慮地整日飲酒作樂,專等吉日良辰啟程開拔了。這時,將軍魏邈來見孫休,說: “孫琳手握重兵,居住在外,早晚必然生變。”孫休猛然醒悟,明白了孫琳如將兵出外,以后更難制服,便沉吟不語,武衛士施朔又進入宮中,報告孫休說孫琳等人正整治兵器,集合兵馬,謀反的征象已十分明顯,孫休揮手讓二人退下,心中思量著誅琳之計。
當晚,孫休派人秘密地將張布召入宮中。孫休說:“孫琳將行不軌之事,你看該怎么辦?”張布說:“左將軍丁奉雖然識字不多,不能讀書寫字,但計略過于常人,能斷大事,可召他來一同謀劃。”孫休馬上派人將丁奉秘密召入宮中,孫休見丁奉進來,不等他坐定,便迫不及待地說: “孫琳執掌國政,權重如山,現在又想謀反,我想同諸卿共同誅殺他,你看計從何出?”丁奉說: “孫琳兄弟甚多,支黨繁盛,并且多數握有兵權,如果突然罷免他,恐怕人心不能統一,陛下將有大難。眼下,臘祭之日快到,依臣看,不如趁臘日聚會的機會,利用陛下身邊之兵,將其擒殺。”孫休大喜說: “老將軍確實名不虛傳,果然有妙計良策,就依將軍之計?!?/p>
東吳永安元年(258)十二月七日,建業城中流言四起,人們紛紛傳說第二天臘會之日將發生事變,孫琳聽說之后,十分不悅,當晚,忽起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孫琳越發驚慌。
第二天,正是臘會之日。依慣例,宮中要舉行宴會。孫琳預感不祥,便稱病不去赴宴。孫休便派使者強請,先后有十余人。孫琳無奈,便要入宮,眾人紛紛勸阻,孫琳說:“陛下屢次命我赴宴,不可推辭。為防有變,諸位可預先集合兵馬,見我入宮之后,便在府內放火,我就可以借機迅速返回。”說畢,便進入宮中。
孫琳入得宮中,進入殿中坐下,巡視四周,見孫休坐在正位,神色安祥,旁邊只有張布、丁奉等人陪侍,也面帶笑容,孫琳略微放下心來,又看看四周的武衛之士,個個神色嚴峻,手握兵器,如臨大敵。孫琳一見這等情況,剛放下的心又提了上來,心中后悔不該入宮,更不該未帶衛士,獨身赴宴?,F在形單影只,手無寸鐵,豈不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孫琳正在胡思亂想,忽聽見孫休說: “丞相何不入席,快請坐下!”琳口中胡亂應著,尋個座位坐下,哪里還有心思吃酒?孫琳眼睛只望孫府那個方向看,剛剛端起酒杯,只見孫府上空一股濃煙騰空升起,孫琳象見了信號一樣,一躍而起,口中說道:“陛下! 臣府中起火,容臣速返,回去探望!”孫休說:“外邊軍將甚多,不會出事,還用麻煩丞相嗎?”琳說:“不行!我必須回去看看!”說著,就要離席往門外走。這時,丁奉、張布一邊上來阻攔孫琳,一邊以眼神命令左右武衛之士快快動手。眾武士一見命令,馬上圍上前來,抓住孫琳,將他捆個結實。孫琳知大勢已去,只求活命,便叩頭如搗蒜,一邊叩頭,一邊向孫休請求道: “我愿意流放交州 (今廣州一帶)?!睂O休恨恨地說: “當初你殺騰胤、呂據,為何不將他們流放交州?”孫琳又說: “我愿意身為宮奴。”孫休又說:“你為何不把胤、據貶為宮奴,而偏要殺害他們?不能饒你!”說畢,便命武士將孫琳斬殺于殿中,孫琳死時,年28歲。
誅殺孫琳后,孫休命使臣拿著孫琳的首級,去孫琳軍中告令其眾道:“孫琳已死,有與孫琳密謀者,不問罪行輕重,官位高低,全部赦免!”孫琳黨眾見孫琳已死,知道形勢已變,又聽說可以得到赦免,便紛紛放下兵器,口中大喊:“陛下萬歲!”跪伏于地下。一時間,跪伏投降者達五六千人。孫琳弟孫恩及族人孫闿等,見眾人已不附己,知道大勢已去,便紛紛四散逃命。孫休命人全數追回殺死。接著孫休又命人誅滅了孫琳三族,還將孫琳族兄孫峻的棺材打開,將以前封授的官印取回,砍碎其棺,再埋入地下。
孫休誅殺孫琳后,論功行賞,遷丁奉為大將軍,加左右都護,進張布為中軍督,又封布弟張惇為都亭侯,張恂為校尉。張氏兄弟權勢日重,張布也極受寵信,他便恃寵任事,暗中干了許多不法之事。
孫休雖然年青,卻極愛詩書禮樂,并極重文化教育,即位后不久,就曾頒布詔書,仿照古例,立五經博士,從文官武將子弟中挑選勤奮好學者,加以培養。孫休自己也喜愛古代典籍,曾發宏愿,要讀遍古代百家之言。休一年四季讀書不輟,僅春夏之間稍有停頓。原來,孫休有個嗜好,尤其喜愛捕射野雉。春夏之間,正是野雉出沒之時,孫休經常早出晚歸,以射野雉為樂。除去這段時間,孫休幾乎手不釋卷。他還想與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沖等談論文章學問,就打算調二人進宮入侍左右。曜、沖二人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清介正直,嫉惡如仇。幸臣張布恐怕二人入宮,在孫休面前揭露自己的過失,就百般阻撓,說曜等人學問虛妄,不值得師從。孫休回答張布說: “我涉獵學問,范圍頗廣,各家之書閱讀略遍、書中所言明君暗主、奸臣賊子以及古今大愚大賢成敗榮辱之事,無不畢覽?,F在我召韋曜等人入宮,不過是想與他們談論學問罷了,并不是跟從他們重新開始學習。再說,即使是師從他們學習,又有什么不好? 大概你擔心他們入宮,會給我講些亂臣賊子謀反篡逆之事,所以不想讓他們入宮吧?這些事,我早已見過,并早有防備,并不等著韋曜等人來開導我。你阻攔二人入宮,恐怕是有所顧忌吧?”張布十分圓滑,見孫休面有怒色,連忙叩頭請罪,休怒氣稍消,布又說二人進宮,會使皇帝沉緬于典籍當中,而妨礙處理政事。孫休更加惱火,說道: “書籍學問,只怕人不喜愛,沒有聽說過怕人喜愛讀書! 讀書有什么不好?這樣的好事,你卻認為我不應該作,是不是以為我有些別的什么事情?政務和學問,性質各異,但可以并行不悖,毫不相妨,想不到今天在我面前,你竟然這樣說話辦事,真使人失望!”張布見孫休真的發怒生氣,十分驚慌,連忙叩頭不止,表示認罪。孫休又說: “這不過是互相啟發罷了,何至于叩頭呢?你忠誠不二,功勞昭著,遠近所知,過去之事,我早已銘記在心?!对娊洝飞险f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做人始終如一最難,希望你仍能忠貞不渝,善始善終?!痹瓉?,當初孫休未當皇帝之前,張布為左右將督,就很受孫休喜愛。在迎立孫休為帝及誅滅孫琳等事上,張布更有大功。孫休對他厚加寵待,張布也就居功自傲,專權擅行,在孫休面前也經常出言不遜,多有無禮之狀。布知道自己無才無德,多行不法,擔心韋曜等人入宮面責其失,才極力加以阻撓。孫休雖然了解張布本意并非違抗君命,但心中仍然不悅,可終因張布是自己的心腹寵臣,不愿使他產生疑慮,仍采納了張布的建議,未讓曜、沖二人入宮。
孫休為人謙虛,卻有些怪癖,則即位之初,群臣上奏,請他立皇后、太子,孫休不許。群臣又請,孫休下詔說: “我以無才寡德之身,承襲大業,即位日短,恩澤未遍,加后妃之號,定太子之位,不是當急之務?!比撼技坝兴痉磸凸陶?,孫休終究謙虛不許,一直拖至即位將近五年之后,即東吳永安五年(262)八月,孫休才立其妻朱氏為皇后,立長子為太子。 這個字, 極其生僻, 這還是孫休為其兒子特意起的名字呢。孫休為他的四個兒子都挑選極其怪誕的字作名字,并還有一番議論。孫休專門下詔書說:“根據古禮,起名字應用些易避開而不重諱的字?,F在人們兢相起好名好字,而與自己的德行不相配,這真好象給聾子起名曰聰,給瞎子起名曰明一樣,使我感到好笑,現在人們的名字,或是師友父兄所起,或是自己所作。師友起名,還可以說得過去,父親兄長起名也有些不對,自己起名字最為不謙,現在我要一反眾人之所為,為我的四個兒子起名字,太子名, 音是流水灣灣的灣, 其字是, 音是迄今的迄; 次子名
上一篇:景帝劉啟
下一篇:景昭帝慕容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