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居仁
文登人。金大定十二年 (1172) 以前進士。金大定十二年,參與重修文登縣學宮,題名于文登縣學宮碑陰。時郭長倩起衰振靡,為登州古文之祖,以至影響后世,一時文士皆彬彬有法度。董居仁所著不傳。舊 《文登縣志》載董居仁為王瑜作去思碑記。王瑜,字溫季,金大定年間人,明昌五年 (1194) 任文登縣令。在任期間,勸民勤農,不事鞭撲,務以德化。暇則集諸生講論經史,凡有關學校者,銳意振作,寬以愛人,廉以持己。離任后,文登人為其立碑,記其政績以表思念。董居仁所作王公去思碑記,敘事謹嚴,不尚馳騖[1],郭長倩之亞也。
附: 董居仁《王公去思碑記》
文登縣令王公諱瑜,字溫季。北京大定人也。家為世官。公弱冠以承蔭[2]補官,雖任管庫而志在儒業,淹貫[3]經史。下筆敏捷過人,詩文多傳於世。明昌五年十二月,來宰是邑,專以德化人。客有說公曰: “文登俗號難治,不可失之太寬。” 公曰: “寬猛皆有失,與其失之猛,不若失之寬。況縣令之職,務在揚風化、宣德澤; 刑、威,蓋不得已而用也。” 客慚而退。謂農者,德之本也。故務勸農桑,不妨其力。夏月不避炎暑,親就田野勸勞,俾盡南畝[4]之勤,庶遂西成[5]之望。又謂: 學者,化之源也。故興崇學校,勸勵儒生,親加考校,銖分殿最。春秋釋奠,潔豐俎豆,登降周旋,動中禮則。邑人歆服,熙然從化,頓息紛爭之訟,寖[6]興禮讓之風,途歌里詠,非德行感人,能如是乎? 公始下車,出榜禁止諸事,皆切一時之弊,豪猾肅然。縣署有井,水清而味苦,庖人請改汲。公曰: “清苦,我之志也。奚改為? ” 每日坐衙,諸案司吏卯入酉出,至覆[7]公文,必依次序,無敢攙越[8]。百姓詞訟,各置牌,使立其下,無敢混雜。百凡征收,鞭棰未施,而輸納已完。買辦隨時支價,是以家奴雖眾,外人未嘗識面。有后母告兒婦不孝者,公訓之曰: “為婦屢改其夫,為子早失其母,皆宿孽所招,汝宜尋思。” 母子感悟,皆盡慈孝。有告人掘墓者,兩詞紛競,公密差人取墓上钁痕相對,其人不能隱,遂招服。嘗曰: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言語有法,舉動循理,民吏畏之如神。雖同僚佐,亦喜公之賢,勵精竭誠,贊襄[9]恐后。本路當道[10]巡行郡邑,入其境,見田野辟,獄無留滯,笑謂公曰: “治行第一流也。” 考未滿[11]升遷去,父老知其不能留也,各率送之,絡繹道路,攀轅臥轍,涕泣淋漓,如別父母。公之宰邑,才經二紀[12],人心思慕經久不忘。眾父老、王公庠輩[13],走謂某曰: “王公以德行文章施諸政事,大庇[14]吾邦,古之循吏,未易倫比。恐懋績日久湮沒,欲求一言刊諸貞珉[15],庶清風令名[16]傳之不朽,何如?” 爰摭[17]眾謠,樂為之記。時泰和二年,仲冬望日。
【注釋】
[1] 馳鶩: 謂馳騁縱橫,旁征博引。
[2] 承蔭: 封建時代,因祖先的官職、功勞而得官為承蔭。
[3] 淹貫: 淵博而貫通。
[4] 南畝: 《詩經》 中多次說到“南畝” 。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向陽,利于作物生長。后,泛稱農田為南畝。
[5]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 :“寅餞納日,平秩而成。” 《傳》 : “秋,西方,萬物成。”
[6] 寖: 逐漸。
[7] 覆: 審察。
[8] 攙越: 搶先,不按照次序或干擾不屬于自己分內的事情。
[9] 贊襄: 贊助。
[10] 本路當道: 本路,即山東東路。路,當時的地方區劃名。當道,當權者。
[11] 考未滿: 舊時考核官吏的政績,每年一考核,三次考核為一任。“考未滿”,指考核未及三次。
[12] 二紀: 歲、月、日、星辰、歷數,皆稱“紀” 。此指“歲” 。二紀,即二年的時間。
[13] 王公庠輩: 指王縣令在職期間縣學的生員們。
[14] 庇: 遮蔽、保護。
[15] 貞珉: 石刻碑銘的美稱。
[16] 令名: 美名。令,善,美好。
[17] 摭: 拾取,摘取。
上一篇:石三畏
下一篇:蔡一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