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賢
孫賢,字舜卿,河南杞縣人,父名景隆。孫賢于景泰元年(1450)中舉。景泰二年(1451),他赴京會試,途中投宿一民戶,本素不相識,但令孫賢奇怪的是,主人招待禮節異常隆重,美味佳肴擺滿一桌,家人殷勤伺候,尊為上賓。孫賢自思己乃一區區舉子,與他家又不沾親帶故,因想肯定不是宴請他,而是晚間另有約會,問道: “東家這樣鋪排,莫非有期會之舉?若果如此,我來的便不是時候了。”主人道: “所宴貴賓,正是客官。”孫賢更是費解。主人細說緣由道: “昨夜忽做一夢,說是今日有狀元到我家,須加意招待。鄙雖一介農夫,卻知鬼神之語不可違,故今日早早起來準備奉迎之事。先生進京趕考,光臨敝舍,正應夢兆,先生此去,必得狀元無疑。”當晚,酒酣暢敘。賢思此事,竊竊自喜。次早,他欣然辭謝北上,躊躇滿志,準備大殿對策,金榜題名。不料,事與愿違,不僅與狀元無緣,連三甲也沒有進,只好敗興而歸,徐圖再試。景泰五年(1454),孫賢再次進京應試,終于奪得狀元。此科一甲三人,狀元孫賢面部黧黑,榜眼徐溥,探花徐轄,一個臉白,一個臉黃,人稱“鐵狀元,銀榜眼,金探花”。及第后授修撰,與修《寰宇通志》,景泰七年(1456)書成,升侍講。天順初,為會試同考官,后改左春坊左中允,為太子侍講官。憲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憲宗以其東宮舊人,特加優寵,孫賢乞歸家省親,破格賜乘傳,并賜金綺寶鏹等物。又與修《英宗實錄》,書成,升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孫賢為人剛急易怒。成化六年(1470),東宮位置尚缺,時憲宗已有一子,年僅3歲,為妃嬪所生,萬貴妃雖未正名,已有皇后之實,但一直不育,而妒心奇重,妃嬪中有身孕者皆強令墜胎,憲宗能有此一子,實屬不易。孫賢乘機上疏乞立太子,以正名分,為表明自己并無政治野心,同時又乞疏引疾致仕。憲宗一并批準,同年十一月該皇子立為太子,孫賢則悻悻回籍。原來,他聲明引疾致仕不過為表明心跡,思想上沒有真正致仕的打算,當時他年僅40余歲,年富力強,尚大有發展余地,沒成想憲宗真的讓他退了休。歸家后,他郁悶不樂,又難以向人訴說,經此打擊,不數年已未老先衰,身染重病,成化十三年(1477)病故于家中,終年54歲。孫賢為人素有度量狹小的毛病,護短忌才,做事輕舉妄動,因而得罪了不少人。平時也不大讀書,有人勸他,他卻不高興地說: “讀書又怎么樣?現在的人再怎么讀書,也不過爾爾。君觀現在讀書人中,哪一個能比程朱?哪一個能比韓柳?”其不謙虛,一至于此。這些,恐怕都是他仕途不順、過早退休的原因。不過他死后,憲宗皇帝還是念及東宮舊情,贈官為禮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賜謚“襄敏”。所著有《恩榮鳴盛集》,大約皆為應制應酬之作。
上一篇:孫繼皋
下一篇:孟宗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