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堪
王仁堪,字可莊,福建閩縣(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清朝一個官僚家庭,祖父慶云曾任工部尚書。王仁堪從小就聰穎好學,苦以礪志,希圖能有朝一日報效國家,特別是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更在他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同治十三年(1874),王仁堪由舉人考取內閣中書。清光緒三年(1877),他又參加殿試,考取一甲一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職。自此,王仁堪開始了仕途生涯。
一、索伊犁 書劾崇厚
王仁堪所處時代,正是中國備受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凌辱的時代。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喪失大批的主權和領土,從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沙皇俄國在侵吞我國領土上充當了急先鋒。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一系列的勘界條約,侵占了我國1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早在咸豐三年(1853),沙俄就開始侵入我國伊犁河下游一帶。同治十年(1871),沙俄任命科爾帕科斯基為“伊寧遠征軍長官”,指揮一支近1800人的軍隊,越過邊境大舉向中國進攻,占領了伊犁地區,并悍然宣布: “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钡诙晡逶?,清政府派員與沙俄談判交換伊犁,遭到蠻橫拒絕。
當左宗棠出師西北邊疆,收復新疆南北兩路后,光緒四年(1878),清政府又派崇厚為出使俄國大臣,前往俄國談判索還伊犁。結果,崇厚在沙俄的威脅愚弄之下,竟于光緒五年(1879)八月十七日擅自與沙俄簽訂喪權辱國的《里瓦基亞條約》即《交收伊犁條約》。條約規定: 中國償付沙俄“代收代守伊犁兵費”500萬盧布(合白銀280萬兩),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大片領土,將喀什噶爾及塔爾巴哈臺兩處邊界作有利于沙俄的修改,俄商在新疆全境及當時的蒙古地方免稅貿易,增辟兩條由陸路到天津、漢口的通商線路,俄國在嘉峪關、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古城(今奇臺)、烏里雅蘇臺、科布多等地增設領事??梢钥闯?,伊犁雖然在名義上歸還中國,但由于其西境、南境都被沙俄割去,伊犁實際上處于北、西、南三面被沙俄包圍的境地,隨時都有被沙俄重新掠奪的危險。
消息傳來,全國嘩然。王仁堪偕同修撰曹鴻勛等人上書光緒皇帝彈劾崇厚,痛斥沙俄的侵略野心和崇厚的愚昧賣國行徑。在輿論壓力之下,清政府將崇厚革職拿問,定為“斬監候”。
二、上奏折,為民請命
自同治到光緒年間,慈禧曾3次提出修建圓明園,以供娛樂。光緒十年(1884),慈禧將應上交國庫的幾百萬兩銀子私截,欲用于修建清漪園。醇親王奕



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世人痛心疾首。國內此時天災人禍,五谷欠收,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社會動亂日甚一日,各種災害遍及廣東、廣西、山東、直隸、陜西、甘肅等省。光緒十三年(1887),黃河在鄭州決口,河南及江蘇北部、山東、直隸等省頓成一片汪洋。貪官污吏乘機敲詐勒索,老百姓陷入無底深淵。
光緒十四年(1888),王仁堪再次上奏,批評朝政。他在奏折中寫道:
自從失去琉球、越南、緬甸(這些以前都是中國的屬國)以后,日本國謀攫取朝鮮,伺機侵略中國; 英國窺視西藏,威脅我西部邊疆; 法國擴大商務,覬覦云南、廣東; 沙俄增加戰艦,修造鐵路,從彼得堡直達琿春,虎視我東北三省?,F在列強侵略我國日深,而我國財力亦日趨匱乏,全國民眾深望朝廷能夠懲前毖后,勵精圖治。如果現在就認為已經國治民安而閑于朝政,那么,就會造成廢弛紀綱,形成難以根除的弊端。
自去年冬天黃河決口未能修復以來,人民流離失所已不止億萬。今年江淮地區又遇苦旱,每縣饑民達數十萬;夏秋之間,京師地震,狂風暴雨,人財損失無計其數; 東北又遭大水災,被淹多達十三廳州縣,各地紛紛募捐賑災,其狀慘不忍聞。
因此,臣懇請皇上下令停止大興土木,以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年初皇上曾圣旨修繕頤和園,以供慈禧太后賀慶之用,這誠然是皇上的一片孝心,但頤和園雖然壯觀,對皇太后來說也不過是一室之居,一山一水之景,如果因此而動用大筆款項造成人民生活更加困難,惟恐皇太后也不會高興的。值此多災多難之時,請皇上將此項工程停止,從今以后,親念政治,力節游覽,以恭儉為心,豈不與國有利與皇太后更有孝心嗎?
三、不懼洋 法以同治
光緒十七年(1891),王仁堪被任命為江蘇鎮江府知府。三月份,王仁堪走馬上任尚不到10天,就接到丹陽教堂的案子。
早在鴉片戰爭以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教會和傳教士就發出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國”的狂妄叫囂,在列強對中國侵略與掠奪中,教會和傳教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鴉片戰爭以后,他們依靠不平等條約和大炮的保護,爭先恐后地竄進中國的內地和邊疆。到19世紀末,歐美的天主教、耶穌教和沙俄的東正教,先后向中國派遣的傳教士達3300多人。這些傳教士在中國建立教堂,網羅教徒,為西方資本主義在中國建立血腥的殖民統治效勞,起了侵略者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
通過滲入中國各地的教堂,洋教士手捧《圣經》,在慈善外衣的掩護下,干著間諜特務的勾當,并且對中國進行思想文化上的侵略。教會辦了許多學校、醫院、育嬰堂和報刊,撒開一張文化侵略的毒網。
外國教堂所辦的育嬰堂,實際上是一個殘害中國兒童的罪惡場所。同治九年(1870),在天津法國天主教堂設的育嬰堂里發現了三四十具已經潰爛、慘不忍睹的兒童尸體。與此同時,天津一帶又不斷發生拐賣兒童案件,在拐犯供詞中無不牽連教堂,于是民情激憤,奮起反對外國教會的罪行,打死行兇的外國侵略分子和教士,搗毀教堂,火燒育嬰堂,救出中國兒童。同治十二年(1873),發生四川教案,其后,在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百姓和教士互相攻殺,拆毀教堂的事屢有發生。清政府一再妥協,極力保護教堂、教士,破壞群眾的反侵略斗爭,一次次賠款進一步加重中國人民的負擔。
這一次,王仁堪接到的丹陽教堂的案子,又是一起殘害兒童案件。當時有人在教堂發現許多兒童尸體,知府王仁堪聞訊后立即趕赴現場查驗,掘出大約70具兒童尸體。王二堪殊為震怒,立即報請兩江總督劉坤一。他說: 既然是天主教堂,就不應該有兒童的尸骸,如果說教堂準許辦育嬰堂,就更不應該見不到活的兒童,況且教堂辦育嬰堂在其它各省也已引起紛亂,但遍查歷年條約,傳教這一條下并沒有準許外國人在中國育嬰這一款。外國傳教士擅辦育嬰堂,殘害兒童,為非作歹,這是咎由自取,對他們應嚴懲不貸,以安民眾之心。
光緒十七年(1891),有一個叫忻愛珩的洋人前來拜見王仁堪,說是要募捐興建中外義學,并且羅列出沿途地方官捐款情況,遭到王仁堪斥責。經查,忻愛珩并無游歷護照,于是將其送交該國領事查辦。王仁堪報請兩江總督照令各國總領事,洋人無護照而到處游歷,一律屬于流民。如果為非作歹,則按中國法律治罪。
四、勤內政 鞠躬盡瘁
鎮江太平湖是四郡五縣交會之地,這樣一個交通樞紐自然成了商品集散中心。由于管理不善,這里卻成了藏污納垢、坑蒙拐騙之地。
王仁堪上任以后,在太平湖設立鄉團以維持治安,抄破誘騙拐賣人口的巢穴,將案犯全部捕獲,繩之以法。他又建立悔過所,將那些欺行霸市的人關閉起來,令其悔過自新。當時,駐防在這里的八旗兵多仗勢欺人,王仁堪就將其中無賴抓起來嚴厲懲辦,以儆效尤。通過一系列措施,太平湖迅速變成一個秩序穩定,貿易繁忙的商埠。又建立了荷花蕩船塢,過往船商免遭風浪之苦,太平湖紅火起來。
王仁堪常說: 民乃一邦之本,愛民之官當知民之疾苦。他常常巡行鄉里,無論是險阻之地還是窮僻之處,他都堅持親自去看一看,了解情況。
王仁堪關心農業生產,將修鑿渠塘作為自己的責任。官府沒有這筆開支,想從老百姓手中集資,根本不可能,他們的生計都難以維持。王仁堪各親戚舊友寫信求助。當地富戶商人非常慚愧,自覺地交納興修水利的款項。光緒十八年(1892)春,王仁堪親率眾人勘測地勢,修復河道,開掘溝渠塘壩。他整日奔波,積勞成疾,終于病倒了。在病中,他仍念念不忘水利工程,時時去看一看。在王仁堪的主持和帶領下,共開掘池塘2300多座,修鑿溝渠閘壩數以百計。
這年恰遇蝗災,王仁堪帶病督率眾人在野外捕捉蝗蟲。連日勞累使病情加重,幾乎一病不起,他又被送回病床上。躺在病床上,他仍放心不下,天天商討滅蝗事宜。有一天,他將丹徒知縣王芝蘭請到府中,口授滅蝗之計。
到了秋季,丹徒、丹陽等地呈現一片嚴重的災狀,糧食無收,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王仁堪又著手賑災工作,一方面接受賑災物資,另一方面規勸紳商捐助。在發放賑災物資的過程中,王仁堪認真清查戶口,區分大小極貧次貧,嚴格檢查,沒有人敢從中搗鬼發賑災財,保證20多萬人渡過了災荒。
王仁堪沒有簡單地將賑災物資發放完就了事,而是采取牛賑法、工賑法等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牛賑法就是有人要賣牛,就由官府出錢,讓賣牛人繼續養牛,以后歸還官府所給的錢和息金。工賑法就是挑選壯丁修鑿水利。利用這種方式,疏浚河流湖泊25個,興修渠道230多條,引長江和運河的水灌溉田地。開挖水塘4600多座,用來蓄集高處的水。地勢高不宜種莊稼的,王仁堪就買來桑樹、榆樹、松柏等樹苗,讓老百姓栽植。
在金壇、溧陽、薛埠等地,王仁堪采用同樣方法放賑救災,溧陽縣城修復一新,金壇、薛埠等地可以灌溉數萬畝土地。
作為地方官,王仁堪很重視教育。原先鎮江府沒有學校,王仁堪在官府前建立“南濡學舍”,還建立“榛思文社”,清理整修寶晉書院等,發展當地的教育。
光緒十九年(1893)六月,王仁堪調任蘇州府。他因勞疾舊發,到蘇州后就病倒了,帶病堅持視事。有一夜外出巡防,受寒不治而亡。鎮江士民聞訊,非常悲痛,懷念他為鎮江人民做出的貢獻。
上一篇:王云錦
下一篇:王以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