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紀·落葉》中外哲理詩賞析
枝上曾幾日, 夜來秋已終。
又隨天地意, 亂下戶庭中。
不靜月斜處, 偏驚頭白翁。
何須怨搖落, 多事是春風。
前四句緊扣題面寫“落葉”。“枝上曾幾日,夜來秋已終。”“曾”,即竟。春風中綻出的新葉,歷經春、夏、秋三季而枯黃凋落,作者著一“曾”字,寫樹葉從初生到凋零實在沒有幾天,這種感受顯系驚嘆光陰流轉之快。轉瞬之間,又到了秋末。“又隨天地意,亂下戶庭中。”狀秋葉紛紛落地。“不靜月斜處,偏驚頭白翁。”月光之下,白頭老翁睹落葉而驚心。落葉年年皆有,它預示著節序的遷移,時光的飛馳,而身屆暮年的白發老人,由于其本身生命的行將終結,故而對節序、時光格外敏感,因此才會感到驚心。
詩尾“何須怨搖落,多事是春風。”二句最為奇警。落葉不必怨恨秋風搖落,如果有恨的話,則是春風不該將你吹開。依照常理,落葉之恨, 自當沖著搖落它的秋風而來;但是,詩篇卻透過秋風落葉看到了春風的多事。如果不是春風吹綠了大地,吹開了樹葉,又哪里會有葉落之終呢?春風送暖,新葉出芽,這本是樹葉的生命之始,可是詩人認為,生命的開始之中已包含著生命的結束。如果沒有開始,也就不會有終結。有始必有終,這既是生命的規律,也是一切事物的規律。
上一篇:《薩福·薩福》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劉基·薤露歌》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