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蒂耶·藝術》中外哲理詩賞析
是的,最美的作品出自
最堅硬最難對付的
形式——
瑪瑙、琺瑯、大理石和詩。
虛假的束縛不能容忍!
但繆斯啊,為了前進,
你不嫌
古希臘舞臺的鞋太緊。
容易的韻應受到輕蔑,猶如尺碼太大的鞋,
誰的腳
都可穿,也可隨意拋卻!
雕刻家,別再迷戀于
拇指捏的軟糊糊的
黏土,
心靈啊,正在別處飛舞;
要與最硬最名貴的
大理石搏斗一番,
只有它
能保持純的輪廓線;
要從西西里借用
線條堅毅的青銅,
那線條
既高傲又魅力無窮;
要用精巧的手工
在瑪瑙礦脈中
捕捉
阿波羅的身影。
畫家,把水彩棄絕!
把過于柔弱的顏色
送入
琺瑯爐內固化、燒結
創造藍色的美人魚,
叫她們尾巴這樣扭,
那樣游,
創造紋章上的怪獸;
創造圣母和耶穌像——
在三葉光圈的中央,
創造球,
還有十字架立在球上。
一切都將逝去,永恒
只屬于強的藝術品:
雕像
比城市更能永存。
當農夫在耕地時,
掘出一枚莊嚴樸實的
獎章,
它揭示了一朝帝王。
天神們自己也都會死。
但至高無尚的詩行
留存,
比青銅更為堅強
雕鏤、琢磨,精益求精,
把你流云般的夢
封存
于堅固的磐石之中!
《藝術》一詩被公認為闡述詩人詩學理論的文論詩。詩中首先指出反對浪漫主義詩歌的多愁善感,明確提出“最美的作品出自/最堅硬最難對付的/形式——/瑪瑙、琺瑯、大理石和詩。”主張制造“硬的藝術品”。他形象地把濫施感情的藝術斥之為用“軟糊糊的黏土”和手指捏出來的玩意, 只重感情,沒有技巧的硬功夫;只有虛無飄渺的情思,沒有實實在在的靈魂,沒有力的生命,沒有力的美,象“創造藍色的美人魚,/叫她們尾巴這樣扭,/那樣游”,或者象毫無生氣的圣母和耶穌像,呆立在“三葉光圈的中央”。他號召用“最硬最名貴的”大理石,用“線條堅毅的青銅”,創造出“能保持純的輪廓線”,“既高傲又魅力無窮”的藝術。他嫌惡浪漫主義詩歌創作不在形式上下功夫,結構松散,信手拈來即成詩,不講嚴格的規則,不考究詩的韻律,不刻意構思形式的優美。他詼諧地比喻嚴格的規則和韻律,猶如“古希臘舞臺的鞋太緊”,雖緊他并不嫌棄,因為“尺碼太大的鞋,/誰的腳/都可穿,也可隨意拋卻!”而這是毫無價值的。當然,也不能容忍“虛假的束縛”。他力主創造形式美的“束縛”——規則,認為為了詩的前進,它是必須的。他還巧妙地把刻意追求形式美的詩藝比作工藝品的制作,因為如果不把“柔軟的顏色”送入“琺瑯爐內固化、燒結”,斷然是不會制造出工藝的精品的。所以他大聲疾呼要用“精巧的手工”,下苦功在“瑪瑙礦脈中”捕捉“強健的藝術之魂魄,從而創造出真正的佳作,發射出形象內在的生命之光,否則,不過是頑石一塊而已,這就是藝術創作的真諦。
那么,為什么詩人如此重視藝術創造過程中的形式美呢?詩的最后4節,把藝術與其他事物放在短暫和永恒的對比中,高度贊美了真正藝術的永恒價值。為了論證這一點,詩人從人間、地下到天上,以歷經盛衰的“城市”與出自藝術家之手的“雕像”,昔日早已化為塵埃的“帝王”與藝人制造的“獎章”,神通廣大、曾高踞仙山瓊閣的“天神”與堅不可摧、至今仍廣為傳唱的“詩行”相互對照,有力地說明:在人世之間,“一切都將逝去”,即便是繁榮昌盛的城市,然而真正的藝術精品,譬如“雕像”,卻“比城市更能永存”;一朝帝王,再轟轟烈烈,也終不過是威鎮四海、顯赫一時的時代的過客,沉沉黃土之下,掩藏有多少歷史的奧秘,然而“一枚莊嚴樸實的獎章”,卻可以揭示他的存在,藝術使他得以永生;就連備受前人尊崇的“天神”,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的身影連同他們的圣績,也都隨之而去,而人們至今仍在懷念和敬仰的,乃是因為那些有幸能夠代代相傳的“至高無尚的詩行的留存”,歷史證明了這些。試想,一尊風靡全球的斷臂維納斯雕像奪走了多少古羅馬城邦的風騷?是無數出土文物向人們披露了古代帝王將相的光輝業績,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學作品詩歌的字里行間,記載下了人類童年時代動人的神跡。的確,如果沒有《亡靈書》,沒有《伊利亞特》,如果沒有各種古代藝術,沒有撼人肺腑的傳說……那些早已消亡的城市、帝王、國家何以載入人類永恒的記憶而不朽呢?正如辛加尼所說:“生命是短暫的,藝術是永存的。”也如詩人之所說:“一切都將逝去,永恒/只屬于強的藝術品”。這既是藝術的真理,也是歷史的真理。
這是一首反對浪漫主義多愁善感的“軟藝術”,倡導刻意追求完美形式的“硬藝術”的文論詩,抽象的說理是在一連串形象的比喻和嚴謹的對照中完成的,詩體考究,富于造型藝術的特點,因而論藝的經驗之談,同時也成為歌頌藝術具有永恒魅力的頌歌;號召“雕鏤、琢磨、精益求精”,把“流云般的”藝術之夢“封存/于堅固的磐石之中”,在完美的形式中求得藝術永存的審美箴言,同時也成了肯定藝術的社會功能的警世格言和鞭策藝術家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事嚴肅創作的案上“珠璣”,作家熱愛藝術、獻身于藝術的真誠溢于言表。
上一篇:《任洪淵·船》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米開朗琪羅·藝術家的工作》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