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齊(管仲囹圄)》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論語·憲問》:“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錫。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列子·力命》:“鮑叔牙謂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國?!腹唬骸页鹨?,愿殺之?!U叔牙曰:‘吾聞賢君無私怨,且人能為其主,亦必能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煺俟苤亵敚瑲w之齊。鮑叔牙郊迎釋其囚?;腹Y之,而位于高國之上,鮑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國政,號曰‘仲父’。桓公遂霸?!庇?,《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p>
【釋義】管仲與鮑叔牙原是朋友,后來,鮑叔事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兩公子相斗,爭王位,這期間,管仲臣于糾,因而曾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入主齊國,是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被囚。鮑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因而進薦管仲為相。管仲為相后,通貨識財,富國強兵,常常能變禍為福,轉敗為功,因而使齊國稱霸,九合諸侯,他也成為春秋時的名相。
【例句】①舉伊尹有湯王倚托,微管仲無桓公不可,相公子糾偏如何不九合。(曾瑞套曲[正宮·端正好]《自序》[倘秀才])作者有懷才不遇的牢騷。認為一個人即使有才,如果沒有英明的君主任用,仍然無濟無事。管仲如果沒有齊桓公的重用,不會成為名相。他輔佐公子糾即一事無成。②我不讓管夷吾霸諸侯那手策。(鄭光祖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第二折[滾繡球])王粲自夸本領不比管仲差。③滄海上孫叔敖干受苦十年,囹圄內管夷吾枉餓做兩截。(宮大用雜劇《生死交范張雞黍》第二折[牧羊關])范式唱詞。意為當世混亂,不辨龍蛇,像管仲那樣有才能的人,也只能關起來,無人薦舉。
上一篇:元曲典故《管中窺約》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管蔡》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