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臺月冷(烏臺詩案)》|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蘇軾傳》:“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于國。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并媒蘗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徙知湖州,以表謝上。言事者擿其語,以為謗,遣官逮赴御史獄。初,公既補外,見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視也,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言者從而媒孽之。上初薄其過,而浸潤不止,至是不得已從其請。既付獄吏,必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上終憐之,促其獄,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公幅巾芒屩,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又,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元豐己未,東坡坐作詩謗訕,追赴御史獄。當時所供詩案,今已印行,所謂《烏臺詩案》是也。”
【釋義】蘇軾在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御史參劾,說他作詩訕謗朝廷。其時蘇軾已調(diào)任湖州,便將他從湖州逮赴御史獄治罪,并欲置他于死地。因神宗愛其才,最后安置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宋代著名的文字獄,因御史臺人稱“烏臺”(見本書此條),所以本案稱為“烏臺詩案”。宋人朋九萬編輯案卷,題名為《烏臺詩案》。
又,清人厲鶚輯撰《宋詩紀事》卷二十一《蘇軾》記“烏臺詩案”事甚詳,可參看。
【例句】月冷烏臺,風清赤壁,榮辱俱忘。(鮮于必仁小令[雙調(diào)·折桂令]《蘇學(xué)士》)此小令詠蘇軾,舉烏臺詩案、赤壁賦等事以寫蘇軾風貌。
上一篇:元曲典故《烏臺》|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烏江岸》|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