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簡析 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首次途經潤州(鎮江),夜宿金山寺中,半夜得以觀賞江上奇異的夜景,頓時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古詩。全詩可分三個層次。前八句寫金山寺山水形勝,中間十句寫登眺所見黃昏夕陽的璀璨景色,和深夜不明炬火光怪陸離的奇異江景,最后四句抒發此游的感嘆。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和官場生涯的厭倦,希望買田歸隱的心情。該詩以“江水”貫穿首尾,“鄉思”是極力渲染的內容。其筆勢矯健,舒展自如;寫景詠懷,融為一體。
上一篇:《楚歌十首(其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木蘭花慢·彭城懷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