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余子壽所藏山谷書范孟博傳
山谷晚在宜州,或求作字,山谷問欲何書,則曰:“惟先生之意。”山谷許以書范孟博傳,或謂南方無復書,山谷曰:“平時好讀此傳。”遂默誦而書之。舊聞此説,又知在上饒大夫家,愿見不可。余子壽來入荊幕,博記善屬文,偶談及此,又出摹本及尊公跋語,始知其爲先世舊物也。爲賦長句。
宜人初謂宜于人(2),菜肚老人竟不振(3)。
承天院記顧何罪(4),一斥致死海南濱。
賢哉別駕眷遷客(5),不惜罪窖深相親。
攘攘不容處城闉(6),夜遣二子從夫君。
一日攜紙匄奇畫(7),引筆行墨生煙云(8)。
南方無書可尋閲,默寫此傳終全文。
補亡三篋比安世(9),偶熟此卷非張巡(10)。
巖巖汝南范孟博(11),清裁千載無比倫(12)。
坡翁侍母曾啓問(13),百謫九死氣自伸。
別駑去官公亦已,身雖既衰筆有神。
我聞此書久欲見,摹本尚爾況其真。
輟公清俸登堅珉(14),可立懦夫羞佞臣(15)。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1)山谷: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號山谷老人。范孟博:名滂,字孟博。東漢汝南徵羌(今河南郾城東南)人。名士。以清詔使知冀州,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坐鈎黨下獄,釋歸。建寧中大誅黨人,滂亦在其中。
(2)宜:州名,治所在今廣西宜山縣。宜于人:黃庭堅被貶宜州時,年已花甲。親朋故舊深以爲憂,有人送詩云:“可是中州著不得,江南已遠更宜州。”但庭堅卻說:“宜州者所以宜人也。”
(3)菜肚老人:黃庭堅受禪宗影響,戒暈茹素,被人稱爲“菜肚老人。”
(4)承天院記: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蔡京、趙挺之當權,黃庭堅一再被貶,趙挺之誣蔑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幸災謗國”,把他除名編管宜州。
(5)別駕:指通判。 遷客:以罪貶降外放任職者。
(6)“攘攘”句:黃庭堅羈管宜州,備受岐視,打擊,甚至不準羣衆接待他住宿,他祇好抱被入宿南門城樓。 城闉:城曲重門。
(7)匄(gài丐):同“丐”,乞求。
(8)生云煙:黃庭堅在宜山詩有“不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云煙。”
(9)安世:指張安世,漢武帝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對,惟安世悉識之,具述其事,后得書相校,一無所遺。
(10)張巡:唐代抗擊安祿山叛亂的名將。巡穎悟強記,讀書過目不忘。
他人“以爲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軼以試,無不盡然。”詳韓愈《<張中丞傳>后敍》。
(11)巖巖:高峻貌。
(12)清裁:剛正的決斷。 《后漢書·范滂傳》:“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爲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爲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
(13)坡翁:指蘇東坡。
(14)珉:美石。
(15)立懦夫:使懦夫能自立。 羞佞臣:使佞臣自覺羞恥。
樓鑰
樓鑰(公元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號媿主人,宋代明州鄞縣(今浙江鄞縣)人。隆興元年(公元一一六三)舉進士。試教官,調溫州教授。后知溫州。光宗時,擢起居郎,兼中書舍人。繳奏無所迴避。禁中或私請,帝曰:“樓舍人朕亦憚之,不如且已。”累遷給事中。朱熹以論事忤韓侂冑,除職與郡,鑰請還講筵,不報。彭龜年攻侂冑,出知外郡,鑰奏留不得,尋告老。待侂冑誅,起爲翰林學士,歷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卒謚宣獻。其散文中奏議一類多論治國之道。早年曾以隨員身份使金,所撰《北行日錄》,按日記敍行程道里見聞,于中原殘破情況及人民生活,均有反映。又能詩。有《范文正年譜》、《攻媿集》。
朝代:宋代
籍貫:浙江鄞縣
上一篇:鄒守益《贈龍道亨之平樂四首》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解縉《過全州》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