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中
眾生靈,遭魔障,正值著時歲饑荒。謝恩光拯濟皆無恙,編作本詞兒唱。
[滾繡球]去年時正插秧, 天反常, 那里取若時雨降?旱魃生四野災傷。谷不登, 麥不長, 因此萬民失望。一日日物價高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斗粗糧折四量。煞是凄涼!
[倘秀才]殷實戶欺心不良,停塌戶瞞天不當。吞象心腸歹伎倆: 谷中添秕屑, 米內插粗糠, 怎指望他兒孫久長!
[滾繡球]甑生塵老弱饑, 米如珠少壯荒。有
金銀那里每典當?盡枵腹高臥斜陽。剝榆樹餐,挑野菜嘗。吃黃不老勝如熊掌,蕨根粉以代糇糧。鵝腸苦菜連根煮, 荻筍蘆萵帶葉噇, 只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調豆漿,或是煮麥麩稀和細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謝上蒼。一個個黃如經紙,一個個瘦似豺狼,填街臥巷。
[滾繡球]偷宰了些闊角牛,盜斫了些大葉桑。遭時疫無棺活葬,賤賣了些家業田莊。嫡親兒共女,等閑參與商。痛分離是何情況!乳哺兒沒人要,撇入長江。那里取廚中剩飯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兒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傷。
[倘秀才]私牙子船灣外港,行過河中宵月朗。則發跡了些無徒米麥行牙錢加倍解, 賣面處兩般裝, 昏鈔早先除了四兩。
[滾繡球]江鄉相,有義倉,積年系稅戶掌。借貸數補答得十分停當, 都侵用過將官府行唐。那近日勸糶到江鄉,按戶口給月糧。富戶都用錢買放, 無實惠盡是虛樁。充饑畫餅誠堪笑, 印信憑由卻是謊,快活了些社長、知房。
[伴讀書]磨滅盡諸豪壯, 斷送了些閑浮浪。抱子攜男扶筇杖, 尪羸傴僂如蝦樣, 一絲好氣沿途創, 閣淚汪汪。
[貨郎]見餓殍成行街上, 乞丐攔門斗搶。便財主每也懷金鵠立待其亡。……
[叨叨令]有錢的販米谷、 置田莊、添生放,無錢的少過活、分骨肉、無承望;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 無錢的受饑餒、填溝壑、遭災障。小民好苦也么哥, 小民好苦也么哥, 便秋收鬻妻賣子家私喪。
劉時中,號逋齋,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落魄文人,工于作曲,今存小令七十四支,套數四套。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共有上下兩套曲子。這里選的是上套前十一支曲。元代天歷二年 (1329),全國很多地方大旱,災民遍地,餓殍遍野。劉時中寫了這兩套曲子給高納麟,原是為了向他陳言上策的,當然免不了對高要說些頌揚功德的話,但曲中對災區人民的悲慘生活情景和怨苦之情有非常真切的描寫,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對它評價很高,認為“這里是一幅最真實的民生疾苦圖。在元曲里充滿了個人的愁嘆, 而這里卻是為民眾而呼吁著;這不能不說是空谷足音了。”這兒所節錄的部分, 主要是反映災民悲慘生活的。
第一首〔端正好〕為全套序曲,交代創作這套套曲的動機是由于災民遭受饑荒, 高監司能賑災濟民,所以編了曲子歌頌他。
第二首〔滾繡球〕描寫旱災造成的嚴重后果:谷不登,麥不長,物價飛漲。其具體表現是紙幣嚴重貶值,料鈔(元代紙幣)要按票面價值的三成倒賣, 而量進粗糧卻要打四折,一斗只得四升!從而造成“萬民失望”,這種景況“煞是凄涼”!從作者這沉重嘆息聲中,感到了他對于災民的深切同情。
第三首〔倘秀才〕揭露財主奸商趁火打劫的滔天罪行。先以“欺心不良”和“瞞天不當”來概括殷實富有的財主和屯積居奇的奸商在災荒年頭還要乘機大撈一把的可恥行徑。接著,具體揭露他們貪得無厭,似乎要想把只大象一口吞下去,心腸歹毒,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將秕屑摻在谷子里,把粗糠拌在米糧內。寫到這里,詩人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禁破口大罵:這種人真要斷子絕孫!
第四首〔滾繡球〕描寫災民們以樹皮野菜充饑的慘狀。先用四句高度概括了災民們饑餓的情狀:以“甑生塵”來形容“老弱饑”無比形象,連蒸飯的器具上都布滿灰塵,可見老老少少挨餓的時間有多久;以“米如珠”來比喻糧食的珍貴無比逼真,災荒年景,金銀嚴重貶值,即使有金銀也無處典當,少壯之人消耗大,更加忍受不了這饑餓的煎熬。詩人以“盡枵腹高臥斜陽” 一句概括了災民餓得精疲力竭、從早晨睡到傍晚、臥以待斃的凄慘情景,使人有怵目驚心之感!接著具體描寫災民們賴以充饑的代食品是榆皮和野菜,復又對吃這種平時根本不能吃的東西時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感覺進行刻劃:苦菜勝過熊掌,蕨根美似干糧。將質地極為懸殊的兩類東西對比,等值,可見饑民們已餓到何等程度!更有甚者,后來連野菜與樹皮也越來越少了,便“鵝腸苦菜連根煮,荻筍蘆萵帶葉噇(大口吞吃)”,凡是能入口的都吃光,只剩下不能吃的杞柳株樟!
第五首〔倘秀才〕寫饑餓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此曲開頭部分承接上一支曲子繼續寫饑民們對于食物的渴求:有時災民偶爾弄到一點麻柘的果實,將其搗爛調成豆漿模樣,或者弄到一點麥麩或細糠煮成稀湯,他們便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食物了,就要合掌抱拳,虔誠地向蒼天禱告,感謝老天爺給了他們最大的恩賜。災民們一個個都餓得臉色臘黃。好比寫經用的黃紙,骨瘦如柴,好似餓得干癟癟的豺狼,東躺一個,西歪一個,橫七豎八,填滿了所有的街頭巷尾。這是一幅多么慘絕人寰的饑民流落圖!
第六首[滾繡球]繼續從另一角度寫災民的慘狀。首兩句寫災民鋌而走險,為偷為盜。他們為了活命,偷宰了地主家的牛,偷砍了地主家的桑,詩人對災民們這種行為,沒有加任何責備的話。大概詩人認為,在非常時期,偷牛盜桑也算不得違法行為了。接著寫瘟疫流行,災民大批死亡,沒有棺材埋葬,只好賤賣掉一切家產,出外逃荒。最后寫一家人骨肉分離的慘狀:為了活命,將親生兒女賣給別人,一分手便將如天上參、商二星永遠沒有見面的機會了,這時的父母親心中是什么滋味?更甚者是吃奶的嬰兒沒人要,只得活活地丟入長江!但即使這樣,那些沒有孩子的父母仍然吃不上一碗殘羹剩飯。寫到這里,詩人忍不住悲憤填膺地說:我看到那被丟到江里淹死的孩子和站在岸上發狂似地哭叫著的孩子的親娘,禁不住要哽咽悲傷。詩人的眼淚與災民滴在一起,真不愧是一個有良心的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
第七首[倘秀才]揭露奸商趁火打劫,投機倒把,坑害災民。走私販子把船停靠在外港,在半夜里偷渡過河進行非法買賣。這樣,便使得那些無賴之徒突然發財致富,米麥行的老板得了雙倍手續費,賣面店里兩頭搗鬼,災民用昏鈔(破爛的紙幣)買糧,一斤竟被扣去四兩!這里的揭露入木三分,非深知底里的人是不能如此鞭辟入里的!
第八首[滾繡球]揭露義倉成了封建官吏營私舞弊、欺騙災民的工具。江鄉那邊有一個為災年賑濟災民而設置的義倉,歷年來一向由稅官掌管。他們平時侵吞挪借義倉官糧,但用假造賬目等手段將漏洞補得一絲兒不露破綻,對上級官府采用搪塞欺騙手段。近日來聽說江鄉要開義倉賑災荒了,饑民可以按照戶口每月發給糧食了。可得實利的還是那些富裕戶,他們用金錢買通了官吏,將義倉的糧都發放給了他們,災民們得不到一星兒實惠,只是應了一個虛名。這套畫餅充饑的把戲真可笑,官府的什么印信和憑據都是謊話,倒是快活了社長和知房,讓這些下級官吏撈足了油水。在那暗無天日的蒙古族鐵蹄統治下的元朝,詩人在上給官吏的策言中,敢于如此赤裸裸地揭露它的爪牙們的罪惡,確實需要相當的膽量。詩人這種為民請命的獻身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動不已!
第九首[伴讀書]進一步描寫饑民逃荒的凄慘場面。壯健的被饑餓折磨得氣息奄奄,閑浪漢早斷送了性命。饑民們攜兒帶女,扶著拐杖,瘦骨嶙峋,弓腰屈背,活象蝦仁;他們只要還剩有一口氣兒,便拚命掙扎著往前闖,兩眼淚汪汪,總想從死里找出一條生路來!這支曲子,極其生動準確地描繪了災民的外形和內心世界,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第十首〔貨郎〕寫在災情越來越嚴重的緊急關頭,高監司前來賑災,饑民萬分感激。這支曲子中,對高監司的頌辭已被刪節,剩下的三句反映了災情極其嚴重:餓殍已遍布街巷,乞丐已攔門搶劫,連財主也惶惶不可終日地懷著金銀財寶,象長頸鶴一樣地伸著腦袋在門口觀望,準備逃亡……
第十一首〔叨叨令〕揭示災荒中貧富愈益尖銳對立的現象。有錢的發了難民財,則進一步販賣米谷、置買田莊、添放高利貸、娶納姬妾、增購奴婢、家業越來越興旺;無錢的既遭天災又受人禍,生活無著落、忍饑挨餓、遭災受難、鬻妻賣子、骨肉分離、尸填溝壑、好不痛苦!詩人通過強烈對比,極其有力地揭示了天災成了富人們乘機發財的極好機會,卻是貧苦者的無底地獄! 曲終,詩人憤怒地連聲痛呼:“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使曲情達到了高潮。
這套曲辭最大的特色是作者痛災民之所痛,恨災民之所恨,跟災民一起嘆息,跟災民一起流淚。以災民的口氣,敘災民的生活,訴災民的怨憤,傾災民的苦水,斥財主、奸商、官吏對災民的蠹害。其情真,口吻調利逼真,通俗而有個性;其情烈,不時地揮動利劍,噴吐批判烈火,寫出直接抒情的詞句。正如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所說:“文筆是那樣的明白如話,那樣的婉曲形容,不僅是白居易的《新樂府》的同流,也有類于陸贄的奏議了。以不易驅遣的文體來描狀社會情形,來宣達民生的疾苦,來寫出奸商滑吏的操縱市面,鈔票流行時的種種積弊的實況, 令我們有如目睹,其技巧是很不可及的。”
上一篇:《[商調]集賢賓·宮詞·曾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正宮]醉太平·無名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