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
作者是梁、陳兩代間有名的文人,博涉史傳,能誦詩賦,尤善五言詩。杜甫在夸贊李白的詩中曾有“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之論,可略見作者的詩句在杜甫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這一首送別詩,風格別致,佳句迭出,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作者本人送人而不見人的情景。前兩句說的是他到他經常送別友人的碼頭去送人,但友人的舟船已開去,只好站在江邊磯旁望船興嘆。第三句的“鼓聲隨聽絕”可謂詩句中之一絕:古時江中行船,是以鼓為號的,而光祿大夫的船,自然是比一般民船氣派若干,那鼓聲當然是更加響亮的,然而畢竟遠去,漸聽漸微弱的聲音,最后終于消失了, “隨聽絕”三字將作者送人的時空一筆點透,實為難得之“妙”句。接下來的一句是說船已遠去,那么究竟有多遠呢?作者又用了“與云鄰”三字,和“隨聽絕”交相照應,說明那船已遠至水際天邊了。下邊的第五、六、 七、 八句,以景托情,用原先舟船停泊處的“空飛鳥”、送別亭上的“已散人”、晚秋寒林的“正下葉”、垂釣者亦將暮歸的“欲收綸”來抒發詩人內心的遺憾。從第二句到第八句,詩人從遠處的鼓聲、帆影,寫到了近處的寒林、晚釣,從不同角度集中描述了“不及”,句句都暗示了一個“晚”字,表現了作者對人生機遇、命運多有“不及”的慨嘆。特別是最后兩句“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沒有回答的問詢,使全詩的意旨更加含蓄也更加清楚了,他慨嘆的不僅僅是送光祿大夫之不及,而是你去我歸的相背命運(闉讀yin,是古代甕城的門。城闉即城曲的意思。 )
上一篇:江南|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淵冰厚三尺|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