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宣雅
六場話劇。大慶職工家屬集體討論,孫維世執筆。發表于《人民戲劇》1977年第5期。該劇是孫維世到大慶經過一年的體驗生活于1965年創作的。作品沒有從正面描寫石油工人戰天斗地的業績,而是著眼于石油工人的家屬們艱苦而平凡的生活。大慶油田開采的初期,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十分艱苦,如果說石油工人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那么就是油田上的女兒們,石油工人的妻子、母親和女兒們,結束了油田上貧困的歷史,她們用她們柔弱的雙肩,挑起了全部生活的重擔,是她們創造了生活的財富,使大慶從荒原變成了石油工人們溫暖的家。劇中塑造了樸實勤勞、“五把鐵鍬鬧革命”的郭德英,潑辣、能干的辛玉紅,還有從城市來的從嬌弱變得堅強的林彩英,也有心地善良、頭腦僵化,但最終被婦女們的行動所教育的王主任。她們終日所從事的,就是建筑干打壘,建修創業村,因為有了她們的這些平凡工作,才使石油工人有了自己的家,領略了生活的溫暖。作者塑造這些巾幗英雄的形象,意在揭示在男兒們叱咤風云之外,還有大慶的女兒們的奮戰,她們也是“大慶人”的組成部分。這部劇作在選材上頗有新意。同時,作者并沒有受當時流行的“以寫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為主要題材”的影響,集中筆墨寫了大慶家屬們與自然的搏斗,這是難能可貴的。該劇創作完成之后,于1965年在大慶上演,演員全部由大慶的家屬和職工擔任,大慶人自己演自己,因而表演很成功,受到石油工人和家屬們的熱烈歡迎。然后到北京、山東等地演出,也受到歡迎。先后演出二百一十多場,觀眾達二十五萬之多。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觀看演出后給予了贊揚和肯定。在“文革”期間,該劇被“四人幫”的文藝政策所扼殺,孫維世遭到江青的迫害,慘死獄中。粉碎“四人幫”后,該劇又重新上演,劇本得以發表。
上一篇:龔政文《創業史》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程光煒《初戀的歌》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