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守英
中篇小說。作者顧笑言。原載《花城》1981年第2期,后收入《1981——1982全國獲獎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 983年11月第1版)。作品描述的是70年代末期,科爾沁草原上紅石鐵礦新任黨委書記馬長青的故事。這個礦山有五百多名知識青年,他們經(jīng)過十年“文革”風暴的沖擊和傷害,心靈上的一些傷口尚未愈合。為了幫助他們樹立起堅定的信仰和主人公的責任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馬長青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卻走了彎路。他開始抓的是憶苦思甜,由工會主席作憶苦報告,食堂配合做了憶苦飯。結(jié)果不僅飯沒有人吃,而且憶苦報告也被青年人玩世不恭的插言和激昂慷慨的演講所打斷。憶苦思甜活動失敗了,但卻啟發(fā)了馬長青:我們要想把工作做對,首先得摸透他們在想什么。于是,他抱起鋪蓋卷住進了職工宿舍。宿舍多年失修,溶化了的冰霜水順著房頂上的窟窿流下來,淋濕了他的被頭。他感到深深的內(nèi)疚,決心在這張床上坐到天明。那些本來準備看熱鬧的青年人,尤其是主張把爐火燒旺,好讓冰水溶化的劉國慶,再也躺不住了,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心里的話倒了出來——他們希望得到在生活中應(yīng)有的地位,希望有一個施展自己才能、大顯身手的機會。礦上的青年突擊隊成立起來了,他們以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了自己的隊長;管理伙食的房栓為了改善職工生活,偷了鄰近牧民的雞,被牧民找上門來,馬長青掏出自己的腰包補償了牧民的損失;女職工方玫因過去的生活作風問題被泄露,想要自殺,馬長青立刻派自己的女兒寸步不離地守護方玫,并息事寧人,使她與男朋友重歸于好;三十多歲的“二禿子”因找不到對象而苦惱,馬長青動員自己的老伴回家鄉(xiāng)給他物色對象,這個光棍漢很快當上了新姑爺……馬長青對青年職工的關(guān)心、愛護、信任、使用,終于喚起了他們的良知和覺醒,使他們在“四化”建設(shè)中邁出了新的腳步。作品從政治思想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對待當代青年的重大課題,進而塑造了馬長青這個既保持革命傳統(tǒng)又打著時代印記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形象。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矛盾沖突跌宕起伏,而人物則在情節(jié)發(fā)展、矛盾解決的過程中逐步站立起來。作品被評為1981——1982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
上一篇:王曉文《你別無選擇》當代文學(xué)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守平《你是共產(chǎn)黨員嗎?》當代文學(xué)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