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曉文
中篇小說。作者劉索拉。發表于《人民文學》1985年第 3期。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后收入作者的同名中篇小說集。這是一個發生在音樂學院的故事,是一篇情緒化、音樂化的小說。一個人物引出另一個人物,一件事情轉到另一件事情。人物變形得厲害,事情夸張得離譜,節奏進行得飛快;散亂無章的情節,騷動的人物心態,構成了這篇小說的總體氛圍。人物的生活帶有極大的混亂和荒誕的成分:董客拐彎抹角地說一些故作高深的哲理,有時連標點符號也不用。石白和誰也不來往,卻相信賈教授的話,要“作一個神圣的、有教養的、規規矩矩的音樂家”。他活得像一首“一連串不均等節奏和不諧和音”的鋼琴曲。戴齊的鋼琴彈得好,他對作曲一泄氣就想轉到鋼琴系去。指揮系的聶風瀟灑、飄逸,喜歡跟女孩子泡在一起。小個子一個勁地在那里擦那個玻璃鏡框,那個功能圈。用功的女學生“時間”對戀愛卻不那么認真。喜歡睡大覺、喜歡惡作劇的“懵懂”卻不喜歡平庸,而是喜歡有追求、有創造的人。森森追求“媽的力度”,尋找自己民族的靈魂。孟野渴望表現一種原始的悲哀,“像一個魔影老和大地糾纏不清”,卻不幸被一位學文學的女才子所糾纏。唯有李鳴覺得自己有病,癥狀便是身體太健康、神經太健全,他逃避琴房、課堂,而在宿舍里躺著。但他永遠忘不了回家探親被塌方的窯洞砸死了的馬力。馬力并不需要董客的“死亡與永恒主題的交響詩”。可是他們既然生活在音樂學院里,就沒法不選擇音樂。于是李鳴就琢磨著退學,“我得承認我不是這份材料”,他選擇了躺在被窩里讀小說。董客交上了包羅萬象的作品,“個人特點一文不值”。戴齊從“神經錯亂”的作曲系逃到了鋼琴系,女朋友莉莉卻罵他:你本應繼續你的神經錯亂,而你卻逃了出來,因而你更是一個膽小的神經錯亂者!小個子覺得在國內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他要到國外“去找找看”。孟野被迫在妻子和音樂之間進行選擇,世界上“沒有沒有音樂的地方”,他生下來注定是要創造音樂的。他們在痛苦中選擇,在選擇中創造。森森的五重奏和孟野的大提琴協奏曲這種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把人們的體驗一下子推向高潮,對“風紀問題”的強調,“創作方法”的糾纏,精疲力竭的考試,仿佛一下子變得微不足道、黯然失色。甚至馬力的死,孟野的被迫退學,也仿佛全被“超越”。在一片動蕩不安混沌不堪之后,我們突然感到一片明亮質樸的莊嚴。《你別無選擇》“講述的是一代人的命運”,“是特定時空下,我們民族走向現代化民主化進程中,一代人‘情緒歷史’的一個濃縮”(黃子平語)。有人認為小說是第一部成功的中國現代派文學作品。作者采用一種音樂式的結構,敘述角度迅速轉換,其中的過渡帶有音樂的滑動感。這種流動式的結構和“黑色幽默”的語言,對于年輕一代騷動不安的心靈和情緒狀態有著和諧的對應。
上一篇:陳敬中《你與太行同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龐守英《你在想什么》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