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何士光。發表于《人民文學》1980年第8期。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敘述的事件十分平常,不過是鄉里的兩個女人因為兩家的孩子發生了糾紛,叫來了村上的馮幺爸來作證。馮幺爸幾經窘迫、猶豫、沉默,終于勇敢地說出了事情的真相。糾紛的一方是鄉上有名的“貴婦人”羅二娘,她依仗丈夫是食品購銷站的會計而不可一世。被她叫罵的是任老大的女人——窮教書匠的妻子,孱弱、本份,正以懇求的目光望著馮幺爸,希望他如實作個證明。曹支書又偏袒羅二娘,對馮幺爸進行暗示、誘導、威逼,讓他作偽證。面對這樣的情勢,馮幺爸卻偏偏不開口,他露出種種窘相,舉止失措,透露了內心的惶恐和尷尬。馮幺爸的懦弱、惶恐,是與他特定的命運、處境緊密相連的。極其窘迫的經濟地位,使他一句真話也不敢說,說了以后,在梨花屯可能發生的一連串反應,更使他閉口不言。最后,馮幺爸理直氣壯地為任老大的女人作了證,怒斥了羅二娘的無理。馮幺爸的勇氣不是來自別處,而是黨的政策給了他信心、勇氣和作人的力量。卸掉包袱,不再靠求借度日的馮幺爸,終于挺直了彎了多年的脊梁。這篇小說的過人之處,在于它更多地寫出了農村改革后農民精神世界的變化,黨的政策不僅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使農民從受壓抑的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恢復了作人的尊嚴。作品可以說是寫新時期農民精神世界變化的先聲之作。藝術上,作品凝練、集中,構思別致,以小見大,筆法跌宕起伏,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聞其聲如見其人。
上一篇:楊新敏《鄉下奇人》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徐建仁《鄉村與城市》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