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兩漢·汲鄭列傳》簡析
司馬遷著。見《史記》。這是漢武帝時代汲黯和鄭當時兩人的合傳,以寫汲黯為主。汲黯是敢于批評“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的著名人物。他好黃老之學,任東海太守時,“治官理民好清靜”,東海大治。后任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又徙右內史。他操守廉潔,秉性倨傲,不把丞相田蚡放在眼里,大將軍衛青也把國家朝廷的疑難大事來向他請教。他敢于犯顏直諫,指責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責罵儒者公孫弘、酷吏張湯是一路貨,專以媚上為能事,尊儒嚴刑,置百姓于死地。當時匈奴力量日衰,他主張與匈奴和親,反對用兵。公孫弘、張湯在武帝面前百般詆毀、排擠他,加上他和武帝政見不合,沒有得到重用,罷官歸家,后死于淮陽太守任上。汲黯的形象是司馬遷筆下的理想人物之一,所以司馬遷十分贊賞他的政績和主張,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司馬遷蔑視漢代儒術,反對以儒家學說作為專制統治工具,通過寫汲黯對武帝的內外政策作了含蓄的諷刺。鄭當時在武帝時任右內史,列于九卿。他以禮待人,不治產業。和汲黯相比,他雖少戇直的氣概,但同樣以內行修潔,為官廉正著稱,并好黃老之學。他后來不為武帝重用,死在汝南任上。司馬遷對他也寄予同情。作者善于選用典型意義的事例,把汲黯置于與武帝及其大臣的矛盾沖突中表現他的性格,還時加細節描寫,形象鮮明。寫鄭當時篇幅簡短概括,工于剪裁。二人合傳,一詳一略,各見筆法之妙。
上一篇:《散文·近代·歐陽生文集序》簡析
下一篇:《散文·宋金元·河工高超》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