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司馬遷·周后稷棄
亦題《后稷》。古代神話小說。司馬遷編錄。原載《史記·周本紀》。袁珂《古神話選釋》錄入。后稷是以農耕為主的周民族的始祖神。關于他的神話記載,始見于《詩·生民》。這首詩把后稷誕生前后的經過以及后來他在農業上的貢獻描寫得極為詳細、生動。后稷是農業之神,有關歷史記敘,說他是帝嚳元妃姜原的兒子。但是,帝嚳即帝俊,帝俊是東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山海經·大荒西經》說: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榖。”原來后稷是天帝的兒子,從天上帶了百谷的種子下來播植在凡間的。《書·呂刑》說: “稷降播種,農殖嘉榖。”和《山海經》記載的意思同。正是從此意義上講,《楚辭·天問》才發出 “稷維元子,帝何竺之”的疑問。司馬遷所編錄的這段文字,實際上是根據先秦諸種神話傳說而寫的歷史化了的神話。作品敘寫: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 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 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 姜原以為神, 遂收養長之。 初欲棄之, 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 仡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 ‘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作品敘寫了周民族的起源和始祖后稷降生及成長的曲折經歷,宣揚了始祖神圣論。這個神話的諔詭可觀的神思和幻想的形式,帶有積極浪漫主義的因素。魯迅指出:“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于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中國小說史略》) 后稷一方面作為神 (他是天帝的兒子,帶百谷下凡到人間,本篇則歷史化為 “舜命后稷播時百谷”),另一方面又作為神性英雄而出現,他的熱愛農業和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在兒童時代就充分具有了。從他的游戲之中就培育出了一批優良的谷物和瓜豆的品種。到他長大成人,在有邰成家立室之后,這些良種農作物就已普遍地推廣到了人民中去,乃至于帝堯知道了他所做的成績,也得趕快聘請他去擔任“農師”,管理部族的農業和指導農業技術。神話反映了原始社會進展到了以農業為主時期,人們對于發展農業生產的殷切期望;于是通過幻想,創造了后稷這樣有“奇才異能”的農業神性,來作為人們勞動的楷模,鼓舞人們的勞動熱情。這個神話的最大特點是女子姜原踐神人之跡而有感身動“如孕”,這和有娀氏之女簡狄取吞玄鳥之卵而“因孕”的情形相似,所以有學者又稱之為“感生神話”。后稷是勤勞勇敢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榜樣,他的形象在民間影響很大,出現好多關于他的神奇傳說,如《淮南子·地形篇》所記他在墳垅中復蘇過來,半邊身子化做魚的形軀。近人又說山西省聞喜縣有“稷王山”,出產一種“五谷石”,當地相傳這就是后稷和他的母親姜原教人民播種五谷,遺留下來的種子變的,可見后稷活在人民心中。
上一篇:《秦漢·趙曄·吳鉤》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周幽褒姒》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