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列御寇·小兒談天
亦名《鮑氏之子》。先秦寓言小說。舊題列御寇撰。原載《列子·說符》,《孔叢子》卷七 《連叢子》亦載。藍開祥、胡大浚 《先秦寓言選》,劉學(xué)林、遲鐸 《先秦兩漢寓言選萃》 皆選入。故事敘述: 齊國的貴族田氏和上千名門客在庭堂祭祀路神,有人獻上魚和鵝,田氏看著,長嘆一聲說:“老天對百姓真寬厚啊!生長五谷,生長魚鳥,以供百姓食用。”門客們都隨聲附和。鮑氏的孩子年僅十二歲,也在座中,他聽了田氏的話,上前接著說: “并不像您所說的那樣。天地與人類一起生存,屬于同類,同類就不分貴賤,只是以它們的智力大小而互相制約,交相為食,并不是一種專為另一種而生。人類取可吃的東西吃,難道天的本意就是為人而專門生它們的嗎?再說蚊蚋蛟叮人的皮膚,虎狼吃肉,難道天的本意是為蚊蚋而生人,為虎狼而生肉的嗎?”寓言的本意是表達一切順乎自然的思想。而其形象意義卻有力地批判了天命觀,告誡人們,天既不是神,也沒有意志,不會根據(jù)人們的需要而施加恩德。并指出大千世界,相互制約,生物界交相為食,只有智力大小之別,并無地位貴賤之分。這些觀點雖然并不十分嚴(yán)謹(jǐn)和科學(xué),但能在幾千年前提出,實屬可貴。作品的人物形象也較鮮明,鮑氏之子只有十二歲,敢于在千人之眾的座席上站出來,講出一番獨到見解,令人欽佩。他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巧妙的言辯,超人的才華,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把作品視為較早的表現(xiàn)少年題材的小說。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任昉·宮人草》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小說》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