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體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有多種意義。一指體裁。如曹丕《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其“體”即指奏議等諸種文章樣式。二指體貌、風格,作品在總體上給讀者的感受。原為人物品評用語。如曹操稱郭嘉“體通性達”(《請追贈郭嘉封邑表》),言其資質聰慧明達。后乃用于詩文評論。《典論·論文》:“(王粲)體弱,未足起其文。”言其作品風貌較柔弱,力度不夠,不足以使其文彩具有飛動高揚之致。在這一意義上,體、氣義通,故李善注:“氣弱謂之體弱。”《典論·論文》又云:“孔融體氣高妙。”即以體、氣連文。其后用此意義者甚多。陸機《文賦》:“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言作品體貌多姿多變。《文心雕龍》有《體性》篇,專論作家個性與詩文體貌的關系。性指個性,劉勰認為它包括才、氣、學、習四方面因素,才、氣稟受于天,學、習為后天陶染所凝。體指體貌取決于性,二者統一。劉勰于個性之中,既強調先天,又加以后天因素,是其勝過前人處。又云:“若總其歸涂,則數窮八體。”將風格歸納為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種類型。除指個人風格外,體還可用以兼指某種流派風格。如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今之文章,作者雖眾,總而為論,略有三體。”指齊梁詩壇的三種流派風格,即出于謝靈運一體,出于傅咸、應璩一體,出于鮑照一體。又如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所舉玉臺體、宮體,既與內容有關,指以女性美為描繪對象,又指其體貌,即此類詩多具輕艷風格。其風格即由特定的表現對象所決定。又西昆體,指北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效法李商隱近體詩,多用典故,重藻彩,著意錘煉,乃形成華麗精工的風格流派。亦可用以指說某種體裁的共同風格。《文鏡秘府論·南卷》有“論體”一節,云:“至如稱博雅,則頌論為其標;語清典,則銘贊居其極;陳綺艷,則詩賦表其華;敘宏壯,則詔檄振其響,論要約,則表啟擅其能;言切至,則箴誄得其實。”意謂博雅、清典、綺艷、宏壯、要約、切至六種體貌各有相對應的體裁。又可用以指說某一時代作品共有的風貌,如《滄浪詩話·詩體》所舉之建安體、永明體、元和體、元祐體等。還可指一篇作品的體貌。如皎然《詩式·辨體有一十九字》:“夫詩人之思初發,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甚或也可能摘句而言。如《文鏡秘府論·地卷》引崔融《唐朝新定詩體》“十體”之說,其中質氣體、飛動體、清切體皆指風貌,而摘舉兩句或四句詩以說明之。皎然《詩式》舉例說明高、逸、貞、節、志、氣等體貌時,亦有摘句而言者。三指某種特殊的形式、格律、手法等,《文心雕龍·比興》有比體、興體之語,系指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文鏡秘府論·地卷·十體》中的雕藻體、映帶體、婉轉體、菁華體均屬修辭手法。皮日休《雜體詩序》、《滄浪詩話·詩體》“論雜體”中所舉諸體,也屬此類。《詩人玉屑·詩體》中亦多此類,如蜂腰體、偷春體、折腰體、絕弦體、七言變體、絕句變體等。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以文為詩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佩文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