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漢成帝與趙飛燕
東晉軼事小說。王嘉撰。原載《拾遺記》卷六。《太平廣記》卷二三六載錄。吳曾祺《舊小說》、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歷代小說筆記選》皆選錄。漢成帝(前32——前7年在位)即劉驁。漢元帝長子。事見《漢書·成帝紀》。趙飛燕,漢成帝后,與其妹趙合德,皆為成帝所寵。本篇描寫:成帝與飛燕常在三秋晴和之日,到太液池嬉戲。所乘的游船是沙棠木做的,而不易沉沒。船頭用云母裝飾成鹢鳥的形象,所以又叫云舟。又以大桐木雕成一條虬龍,夾著此云舟行進。云舟的槳和舵,都是紫桂木做的。成帝與飛燕在云舟上,時而觀賞流云,時而槳擊池水,時而采擷菱角與蓮蓬。云舟稍有震蕩時,成帝總擔心驚嚇了飛燕,就叫武士用金鎖纜住云舟。每當微風吹拂時,飛燕像要被風吹落水中似的,成帝就用翠綠色的絲帶系住飛燕的衣裾。他們常常游玩到疲倦了才回來。后來,飛燕漸被成帝疏遠,常懷悲怨。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宮廷生活的奢侈,一方面也展示了帝王在感情上的喜新厭舊。漢成帝為博得趙飛燕之歡,不惜揮金如土,大肆鋪張。云舟之戲、結裙之幸,專寵無以復加。但不久就疏遠趙飛燕,“纓裙之游”,煙消云散,他感情生活的虛偽與卑鄙活現于紙上。關于趙飛燕,史書有載,“飛燕”本不是原名,初入宮時因身輕且善歌舞,才被成帝賜以此名。在本篇中,作者描寫她的形象,以“點睛”式筆法,點了兩筆,一為“輕”,一為“怨”。說云舟之游,“每輕風時至,飛燕殆欲隨風入水”。微風可以吹走,身輕到何種程度,可以想見。此傳神之筆,出手不凡,不由使人想起《石頭記》中小廝向尤二姐介紹林黛玉弱不禁風之情景。寫怨則敘飛燕的一句話:“妾微賤,何復得預纓裙之游?”此話前,作者運筆如潑墨,用了幾乎五分之四的篇幅寫成帝對她的寵愛,就是為了作“鋪墊”,蓄勢突出這句“怨”。寥寥十許字,便活脫出她的無限悲涼與凄苦。這就點示出,盡管像趙飛燕這樣一個有名寵妃,在感情不專的帝王那里,其結局也依然是不幸的。小說文字縟麗,鋪張揚厲,有類漢賦。如寫“云舟”情狀;“以沙棠木為舟,貴不沉也,以云母飾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為虬龍,雕飾如真,以夾云舟而行,以紫桂為柂枻。”這樣鋪陳,令人嘆服。 趙飛燕故事在歷史上負有盛名,她失寵而怨事,后代詩文多有載涉。如王昌齡詩“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即詠此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邯鄲淳·漢世老人》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漢武帝與李夫人》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