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孔文舉少時
亦題《小時了了》、《孔文舉》、《孔文舉年十歲》、《孔文舉應對》。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言語篇》。成柏泉《古代文言短篇小說選注》、劉文忠等《文言小說名篇選注》、李繼芬《漢魏六朝小說選譯》、李格非《文言小說》皆選入。孔文舉(153——203),即孔融,魯國(今山東省曲阜縣)人,孔丘二十四世孫,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曾為北海相,后為曹操所殺。《后漢書》卷七十有傳。本篇寫他少年時代的故事,敘述: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陽。一次,他去拜訪司隸校尉李元禮。李當時聲望很高,詣門拜訪者,不是中表親戚,就是才俊之士。只有這些人來訪,門吏才給通報。孔對門吏說:“我是李大人的親戚。”門吏通報后,孔就進去坐在客座最前列。李問他:“你和我是什么親戚?”孔回答:“你的祖先老子和我的祖先孔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們兩家世代通好。”李及賓客莫不奇之。一會兒,大中大夫陳韙來到,聽人說罷孔語后,卻說:“小時聰明,長大未必就好。”孔說:“看來你小時很聰明了。”陳聽后十分尷尬。小說表現了少年孔融的聰明機智和膽識過人。故事文筆簡潔,敘述精采,詼諧有趣;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生動的對話描寫,便使人物形象宛然凸現。如寫孔融回答李元禮的話:“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通達老成,又稍帶狡黠。回敬陳韙的話:“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尖銳又不失委婉。兩番應答,一個聰穎、機敏、口齒伶俐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劉孝標注引《孔融別傳》載有本故事以及孔融四歲讓梨故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孔子生時》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孔約·孔氏志怪》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