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邯鄲淳·漢世老人
亦題《儉嗇人》、《儉嗇老人》。三國魏笑話體小說。邯鄲淳撰。原載《笑林》。見《太平廣記》卷一六五。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徐震堮《漢魏六朝小說選》、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劉文忠等《文言小說名篇選注》皆錄入。作品寫一位腰纏萬貫而竟餓死的守財奴的故事:漢世有一年老無子的富翁,他性儉嗇,穿著破爛衣衫,吃的是粗茶淡飯,起早貪黑地治理家業(yè),從不停止聚斂財產(chǎn),但不敢享用。一天,有人向他乞求借錢,不得已,才進屋里拿了十個錢,往外一邊走,一邊向下抽減,等走到屋外,手上只剩下五個錢了。他就閉著眼睛把錢交給了乞求者,并又叮囑人家說:“我傾盡家產(chǎn)來周濟你,你可千萬不要對外人說這事,免得都像你一樣來要錢?!辈痪?,老人死了,田宅財產(chǎn)都被官府沒收。這里寫的漢世老人是東漢末年地主富翁的縮影。據(jù)史載,當(dāng)時“豪人”、“富家”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都城。琦賂寶貨,巨寶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漢世老人“家富”而“聚斂無厭”,正是當(dāng)時地主階級橫征暴斂圖景的反映。作品中寫漢世老人死后,“田宅沒官,貨財充于內(nèi)帑”的結(jié)局,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的思想傾向,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這類刻薄鬼的憎恨情緒。作品刻畫了一個愛錢如命的老吝嗇鬼的形象。故事開頭大筆勾勒,對人物作概括性介紹。主人公是個無子的富翁,但“惡衣蔬食,聚斂無厭,而不敢自用”。畫出了他的貪婪成性、吝嗇成癖的性格特征。作者又用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刻畫的藝術(shù)手法,對他的性格進行精心塑造。他既然十分富有,而當(dāng)別人向他求借時,又不便拒絕,可又磨磨蹭蹭、實在舍不得。“不得已而入內(nèi),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減,比至于外,才余半在;”最后,他竟“閉目以授乞者”,又“尋復(fù)囑云”是“傾家贍君”。儉嗇者可憎又可笑的面目,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維妙維肖。其情節(jié)生動詼諧,譏諷之情流溢筆端。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曾塑造了葛朗臺的典型形象(《歐也妮·葛朗臺》)。無論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慳吝鬼,還是東方封建社會的儉嗇佬,他們的剝削階級的為富不仁的本質(zhì)和拜金者嗜財如命的本性則是相類似的。
上一篇:《秦漢·司馬遷·殷契》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漢成帝與趙飛燕》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