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韓嬰·原憲居魯
亦題《原憲》。西漢軼事小說。韓嬰撰。原載《韓詩外傳》卷一第九章。《新序·節士篇》、《高士傳》亦皆引載 (文各有異)。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錄入。寫的是原憲和子貢的故事。原憲,字子思,春秋晚期魯國人,孔丘弟子。孔子死后,原憲隱居于窮巷,貧困而死。子貢,即端木賜,衛國人,孔子弟子,善為辭說,會做買賣,后發財成了大商賈。作品是根據《莊子·讓王》中的同一故事增補而成,比《莊子》此文情節完整。描寫: 原憲居魯,住在簡陋潮濕的土屋中,但他卻常常端坐彈弦而歌唱。一次,子貢乘肥馬,穿輕裘,來拜訪原憲。原憲戴著樹皮做的帽子,柱著藜莖做的手杖到門口迎接。子貢看他的樣子,就問:“唉!先生得了什么病?”原憲仰起頭來答道:“我聽說:無財叫貧窮,學的道理不能實行叫做病困。今我是貧窮,并非病困。若是希望投合世俗惡趣,互相勾結而成朋黨,學習是為了招搖撞騙,教別人是為了抬高自己,以仁義來掩藏卑鄙,以輿馬裝飾威儀、穿皮衣使自己美麗,這些行徑是我原憲不忍干的。”子貢逡巡,面有愧色,不辭而去。原憲乃徐步曳杖,唱著 《商頌》而回到屋中,歌聲滿于天地,如金石聲。作品將兩個不同思想的人作了形象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安貧樂道情感的贊賞。作品以對比的藝術手法描寫了原憲和子貢在服飾上的懸殊、在精神世界上的分歧。通過這種形象的描寫,表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在子貢看來,人生最大的病患就是身外物的貧乏,一個人是否康樂取決于財貨的有無。他正是本于這種看法,才問原憲“先生何病也?”但在原憲看來,人生最大的病患是“學而不能行”,即言不顧行和表里不一,一個人是否康樂取決于內在品格的純潔或骯臟。他正是本于這種看法,才驕傲地回答,他只是缺財而貧,并非缺德而有病。作品很注意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細節進行描寫,從而刻畫人物性格。文中對原憲的生活環境作了具體而細微的描繪: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甕牗,揉桑而為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而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這些入微的描寫,使讀者親臨其境似的看到原憲已貧困到使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也就是通過這種典型環境中的細節描寫,襯托或展現出原憲的個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珍惜自己的品質,鄙視功名利祿,不因貧賤而憂,而以高潔自樂。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盧充》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古今秋胡》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