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劉向·梟將東徙
亦題《梟逢鳩》。西漢寓言小說。劉向撰。原載《說苑》卷十六《談叢》。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公木編《歷代寓言選》、劉學林與遲鐸選注《先秦兩漢寓言選萃》皆錄入。描寫鳥獸討厭貓頭鷹的叫聲,貓頭鷹決定東遷的故事。貓頭鷹遇見斑鳩,斑鳩問貓頭鷹:“您將去哪里?”貓頭鷹說:“我將遷到東邊去。”斑鳩又問:“什么緣故?”貓頭鷹回答說:“一鄉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為這個緣故,我要遷到東邊去?!卑啉F說:“您如果能改變叫聲,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改變叫聲,您遷到東邊去,那里的人還會討厭您的叫聲。”故事生動地說明:那些知錯不改的人,不論到哪里,都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貓頭鷹知道其它伙伴討厭自己的叫聲,從而決定東徙,這只是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法,或許它剛到東邊,別的鳥獸因不了解情況而親近之。時間一長,同樣會討厭其叫聲而疏遠它;那么,真正行得通的辦法就是以 “更聲”徹底改正自己的缺點。故事給人們以深刻啟發: 人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己不從主觀上改正錯誤而一味責怪客觀環境與周圍的人,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小說采用擬人化手法,通過梟與鳩的對話,顯明寓意。整個故事除了 “梟逢鳩”三字敘述之外,全是貓頭鷹與斑鳩的對話,對話緊扣貓頭鷹叫聲粗惡的自然屬性與一般群眾普遍厭惡其叫聲的社會習俗,把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極形象而又風趣地顯示了故事的深刻意義。這個故事《賢弈編·警喻》亦引載。曹植《令禽惡鳥論》中的“荊梟將巢吳”(《曹子建集》卷十) 即由此改編。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林道人詣謝公》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邯鄲淳·某甲》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