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林道人詣謝公
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文學篇》。林道人,即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或林公,本姓關,東晉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南)人。家世事佛,二十五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游,以好談玄理聞名當世。本篇寫他同謝安等人的一次玄談。敘述:林道人到謝安家廳堂與眾人清談。謝安侄子謝朗年少,有病初愈,不能過度疲勞,但他仍與林公苦談。謝朗之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他們相談,一再讓人通知謝朗回屋,而謝安卻加以挽留。于是,王夫人親自出面說:“我早寡居,一生所寄,只在此兒。”遂流涕抱兒而歸。謝安對在坐者說:“家嫂辭卻之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這里寫了一群熱中于清談的人物,不僅有支遁和謝安等人,還有病剛好的少年謝朗,通過對這場清談場景的描述,客觀上反映了嗜談的危害。清談誤國,敗壞士行;劇烈的長期嗜談,會破壞健康,甚至危及性命。本篇寫王夫人害怕苦談嚴重損害患病初起的兒子,這并不是過慮。作品故事比較完整,描寫生動。謝朗“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把謝朗嗜談不顧性命的情貌,勾畫得頗為鮮明突出。謝母哭勸、攜兒退回,實際上是對清談害處的形象控訴,很有教誡意義。《世說·文學篇》“衛玠始度江”,載衛玠不聽母勸,而清言“達旦”,致使“病篤,不起”。這也是清談受勸阻事,但結果不同。
上一篇:《秦漢·應劭·來季德》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梟將東徙》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