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要錄》的主要內容,《靖康要錄》導讀
《靖康要錄》是記錄北宋欽宗趙桓在政期間的編年體雜史。作者不詳。有 《十萬卷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本書出自何人,南宋陳振孫在其《直齋書錄解題》中,已云不詳。唯從本書能逐月逐日記錄一朝大事,且所載詔令、奏議之類首尾完整,可見其作者絕非民間一般文人,而是能目睹國史的在朝有關官員。一般認為宋孝宗乾道元年 (1165) 《欽宗實錄》40卷修撰完畢后,由洪邁等進呈,于是有人摘錄 《欽宗實錄》而成此編,故以“要錄”名之。再以本書末一條靖康二年五月一日稱南宋高宗趙構為“今上”,則可推知書成于南宋高宗朝。亦有一說稱此書為南宋汪藻編撰。
本書凡13卷,記錄欽宗在儲和靖康元年、二年一月至四月之事。第1卷記欽宗在儲時期的事略,如出生年月,降生宮殿,名諱變更,除授封爵,講讀官員,登坐寶位等。及欽宗即位改號靖康以后,則按日編次。前7卷每卷記載一個月大事,自第8卷至第13卷,每卷記載二個月大事。
《靖康要錄》敘事較略,而對政事制度、詔誥之類,以及與金國和戰諸事則記載頗為詳盡。但是,持論至不公允,如書中所載秦檜事,詞意偏袒。又李綱為一代忠直之臣,對金人不主張割地求和,由此觸犯了時宰。此時,耿南仲以欽宗舊學為相,與綱不合,遂加以排擠。李綱出師,又縮減其兵馬,令諸將不受節制,幸其敗以快私心。書中載南仲貶綱之奏,極其丑詆,而托為百僚同疏,以示公論。
但是,本書依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宋人編撰本朝的史著留傳至今,南宋還有一些,北宋則更少,其中徽宗、欽宗兩朝更為缺乏。如徐夢莘的 《三朝北盟會編》雖然按年記敘徽宗、欽宗、高宗三朝46年間的歷史,但它是側重于宋、金間和戰的著作,其余則略而不書。李燾的 《續資治通鑒長編》,本著 “寧失之繁,無失之略”的精神,編撰北宋9朝160余年的歷史,有980卷之多。但自元朝以后很少有傳本流行。而今本《續資治通鑒長編》 系乾隆年間四庫館臣從 《永樂大典》中輯出,凡520卷,然徽宗、欽宗二朝全缺,哲宗以前也多有缺漏。至于《欽宗實錄》也已早佚。
因此,《靖康要錄》盡管在編撰上存有若干不足,但在保存欽宗朝政的資料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為其它史書所不及。
上一篇:《集韻》的主要內容,《集韻》導讀
下一篇:《靜江府城圖》的主要內容,《靜江府城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