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shī)詞典故·防秋
【出典】 《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又以河隴陷蕃已來,西北邊常以重兵守備,謂之防秋,皆河南、江淮諸鎮(zhèn)之軍也,更番往來,疲于戍役。”
【釋義】 古代北方民族常常于秋季侵?jǐn)_中原,唐代政府于西北邊塞布重兵防犯,稱為防秋。
【例句】 ①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誰(shuí)念云中上功守。(黃庭堅(jiān)《洞仙歌·瀘守王補(bǔ)之生日》387)這里用本典對(duì)王氏老于戍邊表示同情。②見說君王,防秋才了,便著芝泥封詔催。(黃機(jī)《沁園春·壽》2528)這里以用本典表現(xiàn)壽主受到皇帝的重用,戍邊才了,即調(diào)回朝廷。③邊頭,依舊防秋。問諸將君恩酬未酬。(陳人杰《沁園春·南金又賦無愁……》3083)這里用本典抒寫作者憂慮邊防的情懷。
上一篇:典故《鄜延第一次西京》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附驥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