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莊周·儒以詩禮發冢
亦題《詩禮發冢》、《二儒發冢》。戰國寓言小說。莊周撰。原載《莊子·雜篇·外物》。陳蒲清等編 《中國古代寓言選》、公木等編《歷代寓言選》皆錄入。作品描述:有兩個儒士口念詩禮,卻在那里挖墳盜墓。在上面放哨的大儒向墓穴里的小儒低聲說:“天快亮了,事情辦得如何?”墓穴里的小儒回答:“死者的裙子和內衣還沒解開,我發現他口里含有一顆寶珠。”大儒一聽,喜出望外,陣陣有詞地囑咐道: “《詩》里本來就說過: ‘麥苗青青,長在山坡。生前不施舍,死后含珠干什么!’ 你揪住他的頭發,壓住他的胡子,撬開他的下巴,慢慢地把寶珠取出來!”作品揭露了偽君子的卑鄙齷齪的行徑,譴責了某些儒徒鼓吹仁義道德、詩書禮儀的偽善性。明代的羅勉道曾說:“《莊子》為書,恢恑譎怪。”(《南華真經循本》解題) 這篇作品以詩禮發冢的虛構情節,形成了啟人深思的幽默,把被諷刺對象的心理狀態刻畫得細微入妙,“恢恑譎怪”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詩禮是儒者的專業,發冢是盜賊的伎倆,完全同儒家的“禮法”專業相悖。兩個儒徒所誦念的“詩禮”,竟成了他們偷墳劫墓的理論根據,這對于 “禮法”是一種尖刻的諷刺。作品開頭直書的“儒以詩禮發冢”就顯出作者的“皮里陽秋”;下寫大儒和小儒的對話正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揶揄的態度。兩個儒徒盜墓是有分工的。大儒守候在外面,看到“東方欲曉”,急催問冢里盜掘情形。小儒回答“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唇吻間掩不住欣喜和緊張的情狀。他們在盜掘時還是滿口詩書。作品最后又通過對話,對他們熟練動作進行渲染,描繪出他們在黑夜里干這種偷盜的事正是能手。作品描寫生動,活畫出兩個恬不知恥的儒徒的形象。當然作品“形象的概括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對俗儒的揭發”(公木語)。反動統治者爭城奪地,竊家盜國,涂炭生靈,戕賊百姓,總是還要說一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以堵塞人民的口舌,以鎮定自己的神經,這些不正是“儒以詩禮發冢”式的行徑嗎?還應當指出,作者在行文中所攻擊的并不是所有的儒士,而只是一些憑借知識和口才以謀取利祿以滿足貪欲的奸巧之徒。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郭澄之·何充直言不阿》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公孫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