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錄》的主要內容,《景德鎮陶錄》導讀
《景德鎮陶錄》亦稱《陶錄》,是敘述景德鎮陶瓷史的一部專著。清藍浦著。鄭庭桂補編。初刻于清嘉慶二十年 (1815) 。
藍浦(?—1796),字濱南,景德鎮人,教書為業,一生窮困,生前著 《陶說》6卷,因窮困無資出版,其遺稿交夫人保存。藍浦生年不詳,卒年按鄭庭桂于嘉慶二十年(1815)《陶錄》后記載:“吾師……未終而逝……垂二十年矣。” 以此推算,藍浦當卒于嘉慶元年(1796)。又據同條載,藍浦死后不久,其遺腹子亦死,且無嗣。估計藍浦死時約30歲左右。鄭庭桂字向谷,為藍浦學生。藍浦死后,其遺腹子又死,藍氏無嗣,其夫人遂將其遺稿交給鄭庭桂“抱遺書而無所與謀,欲清以校勘而續之籍”。清嘉慶十六年(1811)鄭庭桂得浮梁縣事劉丙賞識,任其次子家庭教師。劉丙與鄭庭桂閑聊時,談起以無景德鎮陶瓷史書為憾事,鄭庭桂乃以藍浦遺稿見告,劉閱后大喜,令鄭整理續定,并集資準備出版,鄭庭桂將藍浦遺稿6卷重訂為8卷,并補充兩卷,增為10卷,清嘉慶二十年 (1815) 翼經堂刻印出版。
《景德鎮陶錄》全書10卷,書前有浮梁縣事劉丙作序,書后有鄭庭桂作后記,敘其是書著作原委。其10卷內容如下:
第1卷“圖說”,圖文并茂,共計16幅圖,每圖后附文字說明原委。其一為景德鎮地理方位圖。其二為御窯廠地理方位圖。其三為陶成圖,共計14幅:①取土、②練泥、③鍍匣、④修模、⑤洗料、⑥做坯、⑦印坯、⑧鏇坯、⑨畫坯、⑩蕩釉、⑪滿窯、⑫開窯、⑬彩器、⑭燒爐。其文字說明多采自唐英《陶冶圖編次》。其16幅圖均為鄭琇所繪。此卷為鄭庭桂補編。
第2卷為“國朝御窯廠恭紀”和“鎮器原起”兩章。前者敘述清朝官窯歷史概況,后者則敘述景德鎮仿古瓷器的概況,并敘及一些產品的銷售情況。如敘述“唐窯仿永器”,“年窯仿宣德器”等。再如敘述“洋器,專售外洋者,商多粵東人,販去與鬼子市。式多奇巧,歲無定樣”。等等。
第3卷為“陶務條目”,介紹景德鎮窯業的一些專業名詞,并介紹其窯業生產組合及產品的造型品種、釉色品種和各種釉彩的配制情況。如介紹 “工有作”,釋名曰:“作者一戶所作器也,各戶或有兼作,統名曰作。”后面例舉 “官古器作、上古器作、中古器作、釉古器作”等達18種之多。再如介紹 “仿古各釉色”有 “鐵骨大觀釉、銅骨無紋汝釉、鈞釉、龍泉釉”等達68種之多。
第4卷為“陶務方略”,介紹景德鎮陶瓷原料的產地及其性能、用途,以及各種造型品種的胎骨、釉彩所使用的原料。并介紹景德鎮窯業的管理制度及產品銷售制度。如介紹 “洋器”,“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一用滑石制作器骨,工值重,是為滑洋器;一用不泥作器質,工植稍次,是為粗洋器。”再如介紹產品銷售制度:“商行買瓷,牙儈引之,議價批單,交易成,定期挑貨,必有票計器數為憑。其挑去瓷,有色雜茅損者,亦計其數,載票交陶戶換補佳者,謂之換票,其瓷票換票,皆素紙為之,或印行號、戶號,加寫器數字,或全用墨寫。”此外,關于運輸、包裝等方面,也有詳細介紹。
第5卷為“景德鎮歷代窯考”,詳考自唐至清的鎮窯概況。唐代有 “陶窯”、“霍窯”;宋代有 “景德窯”、“湘湖窯”;元代有“樞府窯”、“湖田窯”: 明代有“洪窯”、“永窯”、“宣窯”、“成窯”、“正窯”、“嘉窯”、“隆萬窯”、“龍缸窯”、“崔公窯”、“周窯”、“壺公窯”、“小南窯”;清代有“康熙臧窯”、“雍正年窯”、“乾隆唐窯”。以督陶官姓氏命名清代官窯,始于是書。
第6卷為“鎮仿古窯考”,介紹景德鎮有仿器的古代名窯,有“定窯”、“汝窯”、“官窯”、“東窯”、“龍泉窯”、“哥窯”、“章龍泉窯”、“鈞窯”、“碎器窯”。共計九個名窯。
第7卷為“古窯考”介紹景德鎮以外的歷史名窯,并附外國名窯。有“東甌陶”、“關中窯”、“洛京陶”、“壽窯”、“洪州窯”、“越窯”、“鼎窯”、“婺窯”、“岳窯”、“蜀窯”、“秘色窯”、“秦窯”、“柴窯”、“唐邑窯”、“鄧州窯”、“耀州窯”、“烏泥窯”、“余杭窯”、“麗水窯”、“蕭窯”、“吉州窯”、“建窯”、“象窯”、“榆次窯”、“平陽窯”、“宿州窯”、“泗州窯”、“彭窯”、“宣州窯”、“臨川窯”、“南豐窯”、“隴上窯”、“歐窯”、“橫峰窯”、“邢窯”、“磁州窯”、“德化窯”、“處窯”、“許州窯”、“河北窯”、“懷慶窯”、“登封窯”、“宜陽窯”、“陜州窯”、“兗州窯”、“平定窯”、“霍州窯”、“廣窯”。外國窯有 “高麗窯”、“大食窯”、“佛郎嵌窯”、“洋磁窯”。
第8卷和第9卷為“陶瓷雜編”,分上、下兩卷。其內容是輯錄古代文獻中有關陶瓷的章節,并一一注明出處。
第10卷為“陶錄余論”,是鄭庭桂補編的,其內容是補充八、九兩卷所遺漏的文獻,并發表作者一些個人看法。
《景德鎮陶錄》全面、系統地記述了景德鎮陶瓷歷史,本書博采文獻,并總結陶工實踐經驗,深合實際,對今日陶瓷業仍有參考價值。《陶錄》是繼《陶說》之后的又一部陶瓷史經典著作,二者是陶瓷史學上的“史學雙璧”。1856年法人儒蓮著 《中國瓷器的歷史及造法》即綜合《陶說》與《陶錄》而成。時至今日,研究景德鎮陶瓷史,必應先讀《陶錄》一書。1975年傅振倫先生著《陶錄注》,對其詳加考訂、注釋,是當代學者研究《陶錄》的重要著作。可惜是書至今未能出版,實為憾事。
參考文獻
- 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 《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78。
上一篇:《景岳全書》的主要內容,《景岳全書》導讀
下一篇:《晶珠本草》的主要內容,《晶珠本草》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