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洛爾卡
西班牙20世紀最著名的詩人和劇作家之一。出生于富有的農民家庭。孩提時就酷愛戲劇,常要家人同他一起表演他編的即興小品。上大學后開始寫詩。并參加劇團巡回演出。因參加組織知識分子反法西斯聯盟,1936年內戰爆發時被法西斯分子殺害。
加西亞·洛爾卡的第一部夢幻劇 《蝴蝶的罪惡詛咒》 1920年在馬德里上演。7年后,他的第一部大戲 《馬里亞娜·皮內達》上演。這部劇歌頌了19世紀30年代一位為自由獻身的女英雄。此劇奠定了他今后的戲劇生活。此后,他又寫了一系列實驗短劇,包括一組鬧劇性質的民間詩劇和兩個超現實主義戲劇。從中可見其豐厚的詩歌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加西亞·洛爾卡的創作盛期是他生命的最后7年。這期間,他先后完成了六部民間劇: 《流血的婚禮》 (1933),《耶爾瑪》(1935),《貝拉爾達·阿爾瓦的家》 (1936),《五年之后》(1930—1931),《堂·克里斯托瓦爾之軀》 (1935),《老處女羅茜達》 (1935)。另外還有一些未完的劇本。這些劇反映了西班牙,尤其是農村中母權力量的衰弱。女主人公的愿望都受到挫敗。而悲劇的形成正是來自她們過多、過強的欲望。劇的深邃之處不能用一般社會常識來注解。它們所揭示的是人本身所具有的悲劇性。
加西亞·洛爾卡的劇大多用詩體寫成,韻調優美,充滿激情,易于上口。他的佳作甚至可以超過T·S·艾略特。
上一篇:西方文學·具體詩
下一篇:西方文學·科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