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記》的主要內容,《古城記》導讀
《古城記》是明代傳奇劇本。祁彪佳《遠山堂曲品》著錄,列入 “雜調”,當系弋陽腔演出本。作者佚名。演劉備、關羽、張飛古城聚會事。與史傳多不相符,同 《三國志平話》、《三國志演義》的情節大致相同。宋元南戲有 《關大王古城會》,元明雜劇有《壽亭侯五關斬將》、《關云長古城聚義》。明朱有燉有《關云長義勇辭金》雜劇。無名氏《千里獨行》雜劇中的曲文,經改作 〔新水令〕 南北合套套曲,被 《古城記》所吸收(見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此劇殆民間戲曲藝人據前人小說和戲曲改編而成。今存明萬歷間刻本、明萬歷間金陵文林閣刻本,以及清內府抄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萬歷刻本影印。又有許之衡飲流齋精抄本 《古城記》,其內容、曲文與賓白,同萬歷間刻本無二致,當據之傳錄。
《古城記》2卷29出。上卷: 始末,賞春,興師,迎敵,預兆,偷營,待劫,敗走,困野,權降,秉燭,落草,卻印,投紹,賜馬。下卷:斬將,遇飛,辭曹,議餞,受錦,附信,斬秀,誅福,救羽,泄計,服倉,不納,助鼓,團圓。劇寫曹操親率大軍攻徐州,劉備寡不敵眾,用張飛計,偷襲曹營。豈料反中埋伏,大敗而逃。劉備往冀州投袁紹,欲借兵復仇。張飛單槍匹馬奔古城,招兵買馬,屯積糧草,自立為王,并打探兄長的消息。關羽及皇嫂甘、糜二夫人,被曹操圍困在下邳。曹操愛關羽之才,遣張遼勸降,關與約三事而權降。回許昌后,許褚定計,使關羽與嫂同居館驛,欲亂其君臣之份,被關羽識破,手持《春秋》,秉燭達旦。曹操厚待關羽,贈金賜宴,封侯授印,并贈以呂布騎過的寶馬。劉備向袁紹借大軍10萬,由顏良、文丑率領先行,自己殿后接應。曹營驚恐,無人敢出戰。關羽不知詳惰,以為袁紹發來大軍,于是,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他從士卒處獲劉備書信,知劉備在河北,便掛印封金,留柬辭曹。曹操追至灞橋餞別,贈以錦袍,關羽以刀挑袍而去。他千里獨行,護送皇嫂直奔冀州。一路之上,過五關,斬六將,收周倉。得知劉備在古城,關羽又趕至城下。此時,曹營大將蔡陽追來,張飛城上擂鼓助威,關羽將蔡劈下馬,入古城與兄弟相會,劉備亦夫妻團圓。
《遠山堂曲品》說:“《三國傳》中曲,首《桃園》,《古城》次之,《草廬》又次之。”從現存的整本三國戲來看,《古城記》確實寫得非常出色。民間戲曲藝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學思想,來塑造歷史人物,無不體現了他們的褒貶和愛憎,劇中的張飛粗豪勇猛,周倉的孔武有力,都描寫得維妙維肖。尤其是關羽膽略過人、武藝超群的形象,大義凜然的精神,更是刻畫得栩栩如生。劇中大量運用 〔駐云飛〕、“五言句”、“七言句”,還采用了 〔鬧更歌〕、〔棱登歌〕等民間歌謠,使作品粗獷樸實,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學色彩。
《古城記》一直盛行于舞臺上,明代戲曲選集《詞林一枝》、《群音類選》、《徽池雅調》、《昆弋雅調》等,都選有此劇單折戲。《秉燭待旦》、《掛印封金》、《灞橋餞別》、《千里獨行》、《古城相會》等,又被清代宮廷大戲《鼎峙春秋》所吸收。京劇以及地方戲中,至今都有這些劇目演出。
上一篇:《古今韻會舉要》的主要內容,《古今韻會舉要》導讀
下一篇:《古尊宿語錄》的主要內容,《古尊宿語錄》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