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入空山海氣侵》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海上》是一組詩,凡四首,此為其一。清顧炎武作。今人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說:“顧炎武生于社會變亂民族危機嚴重的時代,由于他敢于正視現實問題,又堅持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使他的詩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沉雄悲壯的藝術風格。他反對摹仿,而格調蒼涼沉郁,往往接近杜甫,如《海上》、《洲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等。”福建師大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清詩選》說:“《海上》四首是一組史詩,作于順治三年(丙戌年,1646)秋間,敘述乙酉、丙戌兩年的東南大事。乙酉(1645)六月,南明福王(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相繼降清;魯王朱以海在浙江紹興監國,而黃道周等于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改元隆武,遙授作者兵部職方司之職。丙戌年春,將赴閩中,以母喪未葬,不果行;六月,清兵渡錢塘江,魯王棄紹興,由江門入海,其時唐王猶駐延平(今福建南平)。入秋,作者鄉居登山望海,感慨而作此詩,對明王室既哀其衰敗、嗟其失計,又望其恢復,交織著憂國憂民的沉郁心情。”又說,此首便是“有感于魯王遁海而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認為,此詩寫作者面對著清朝統治者入關后四處殘殺和掠奪,逼得明朝的皇帝、藩王不得不跳海而死的慘狀,在悲傷悼念之中仍舊不甘心從此放棄戰斗,表現了對人民痛苦的關心和熱愛人民的感情。此詩作于清順治三年(1646)秋,順治二年,鄭芝龍等于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建立南明政權,改元隆武。后鄭芝龍因與黃道周一派不和,與降清的洪承疇訂投降密約,盡撤防線,致使清軍長驅南下。順治三年福州城破,唐王逃至汀州被俘死,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成功等率所部入海,堅持抗清。組詩《海上》即詠其事。“日入空山海氣侵”一首,抒寫了百姓深切的亡國之痛和作者堅毅的救國之志,表達了愛國志士悲壯沉雄的強烈的內心感情。即景感時,寓意深沉,風格悲壯激昂,詩句蒼勁有力,前人評此詩道:“無限悲渾,故獨超千古,直接老杜”。(林昌彝《射鷹樓詩話》)
上一篇:《浪淘沙詞·日照澄州江霧開》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海棠》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