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敏求記》的主要內容,《讀書敏求記》導讀
《讀書敏求記》是清代一部善本書版本題跋目錄。清初錢曾所撰,初稿題名為《述古堂藏書目錄題詞》。書成,當時學者都想一睹為快,但錢氏卻秘不示人。江南典試官朱彝尊為了看到書稿,用重金賄賂了錢的書童,將書稿偷出,連夜趕抄副本一部,才使這部著作為世人所知。此后鮑氏知不足齋、繆氏云自在龕等均有抄本。該書首次刊刻是在清康熙年間松雪齋刻本(據《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此后有雍正四年(1726)吳興趙用亨刊本、乾隆十年(1745)嘉興沈尚杰刻本、乾隆六十年(1795)沈氏重修印本、道光五年(1825)儀征阮福小瑯環仙館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番禺潘仕誠刻《海山仙館叢書》本。后來,管廷芬、章玨廣征博引,對該書謬誤之處一一加以校證,于民國十五年(1926)由長洲章氏刻印。1984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又出版了丁瑜以乾隆沈氏刻本為底本重加點校的點校本。以上諸本,以長洲章氏本為佳,而丁瑜點校本較為通行。
錢曾(1629—1701),字遵王,號也是翁,江蘇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錢謙益曾族曾孫。少時曾就學于族祖錢謙益,嘗幫助乃祖乃父收藏整理圖書,既積累了藏書經驗,又增長了治學才干。錢謙益的藏書處絳云樓焚毀后,所余之書全部歸于遵王,加上其本人的收藏,藏書大為豐富,同時,他還與許多藏書家借傳抄所藏善本珍籍,使其藏書質量也大大提高。其藏書分別貯于述古堂、也是園和莪匪樓,并將藏書分類銓次,編成《也是園書目》、《述古堂書目》和《讀書敏求記》三種書目。
《讀書敏求記》全書4卷,所收之書皆為絳云樓焚余珍善本共634種,為錢氏藏書之精華,大多為宋元刻本及舊抄本,全書約10萬字。該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卷1經目分經、禮樂、字學、韻書、書、數、小學7類,收書105種;卷2史目分史、時令、器用、食經、種藝、豢養、傳記、譜牒、科第、地理、輿圖、別志11類,收書146種;卷3子目分子、雜家、農家、兵家、天文、五行、六壬、奇門、歷法、卜筮、星命、相法、宅經、葬書、醫家、針灸、本草方書、傷寒、攝生、藝術、類家21類,收書220種;卷4集目分集、詩集、總集、詩文評、詞5類,收書147種。
該書著錄各書,除注明書名、卷、冊數和版本外,還記有解題,詳細記載該書版本情況,評論作者,考證書之源流及繕刻之異同等,充分體現了錢氏在版本學上的成就。如卷2史目“劉知幾通史”條下記載“二十卷。陸文裕公刻蜀本《史通》,其補注、因習、曲筆、鑒識四篇,殘脫疑誤,不可復讀,文裕題其篇末,而無從是正,舉目罕覯全書,殊可惜也。此本于脫簡處,一一補錄完好,又經前輩勘對精允,凡標題行間者,皆另出手眼,覽之真有頭白汗青之感。”又如卷4集目“韻語陽秋”條下云“二十卷。丹陽葛立方常之撰。朱性甫借得此書宋槧本,邢麗文命工摹寫二部,舉其一贈性甫,朱守中又從性甫借歸。弘治癸亥金成性錄成此本,守中為題其卷尾。三君皆衡山好友,安貧樂志,吳中雅士也。常之《詩話》詩話無足取存。此見前輩嗜好之勤。互以抄書為風流罪過,亦藝林美談也。”另外,他根據圖書的版刻、字跡、紙張、墨色等特征鑒定版本,并從初印、重刻、原版、翻刻等方面去評定圖書版本的優劣,為后世古籍版本的研究鑒定樹立了典范。
《讀書敏求記》成書于清代初期,它的問世,開了我國版本解題目錄之先河,它的一整套鑒定版本的方法,開擴了目錄學的研究領域,為古籍版本學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并在清代學者中倡導了注重版本、編撰善本書目的風氣,是一部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目錄學專著,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該書的評價是:“見聞既博,辨別尤精。”清代著名學者阮福在重刻此書時說:“遵王此書,述著作之源流,究繕刻之同異,留心搜討,不遺余力。于目錄書中,洵為佳著。”
上一篇:《詞選》的主要內容,《詞選》導讀
下一篇:《讀史方輿紀要》的主要內容,《讀史方輿紀要》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