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鏡》簡介|鑒賞
教育小說,四回,未完。雁叟著。載《月月小說》第二十一至二十四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至十二月出版。
小說寫的是一個留學日本六年的教育家方完民回國后的一些經歷。作者在結構剪裁上頗費了番工夫,開篇先寫方完民的家鄉安徽省城里有個教育總會,會里的人正在盼望方的歸來,冀其回鄉能有益于教育。此后才寫完民自日本歸來,至上海,與同鄉會晤,講了一番社會教育的理論,認為教育不僅是學堂的事,更是社會的事,整個中國民族都缺乏新文明的教育,所以要行新政必須先大力提倡教育。此后,小說場景轉至南京,方的好友尹信聞知完民要來,準備開會歡迎他。作者借這個尹信的口,讓他說出方完民自小至大的簡歷,說他從小就道德完善,熱心公益。然后,場景又回到上海,說方完民接到他妻子的電報,知道母親有病,即刻上船回鄉。在船上目睹了中國人的不知秩序,不懂公德,愈益加強了他的社會教育的思想?;氐郊亦l后,其妻所在的女學堂邀他去演講,他就去講了一番女權的道理。
與當時一般教育小說一樣,作者寫這樣一部小說,只不過是要發表自己的一番見解,所以行文中總是充滿了演說辭與相互討論之類的長篇大論,而對于當時學界如何除舊布新的具體情形,往往不能真正詳盡地描繪出來。與此相關的是,這類小說往往只有開頭而不見后文,待作者所要發的議論一完,具體的情節他也就沒有興趣和能力寫下去了。所以,這部《學界鏡》的有頭無尾,不僅僅是《月月小說》停刊的緣故,實在是這一類小說的性質所決定了的。
就小說中主人公所講的社會教育的道理看,倒還有一些可取之處。而以一個新型教育家回國后的所遇所行來貫穿全文,把他作為一面學界的鏡子去照見各種弊端和申述教育的亟需,也比單純收集學界現象湊集成篇的同類小說要高明一些。這當然也是一種進步,值得肯定。
當小說作者將描述的焦點從“現象”轉移到人物時,小說就向現代形式邁進了一步。但這種進步的趨向卻是與“教育小說”本身的功利性質相矛盾的。因為作為“教育小說”,它自身就要求所寫的人物只是一種工具,借以發揮作者的教育觀點和反映學界的現狀,而無法把人物本身作為真正的描寫對象??梢哉f,“教育小說”走到了《學界鏡》所達到的這一步,倘不突破本身性質的界定,確實無法再前進了。從這個角度來審視這半部《學界鏡》,雖然存在著很多缺陷,卻又實在也無可厚非。
上一篇:《孤山再夢》簡介|鑒賞
下一篇:《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