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譜》的主要內容,《芍藥譜》導讀
《芍藥譜》是宋代記述芍藥的專書,共有3種。《宋史·藝文志》“農家類”均有著錄。一種為劉頒撰。頒字貢父,清江人。《宋史》有傳。頒于熙寧六年(1073)四月至廣陵,與友人歷覽園圃,得芍藥30個名種,寫成此譜,并讓畫工描畫下來,文詞較質樸。這是古代最早的一本配有圖譜的芍藥專書。另一種為王觀撰。王譜又稱《揚州芍藥譜》。觀字達叟,如皋人。觀于熙寧八年官揚州,在劉譜基上,另撰一《芍藥譜》。花卉品種排列依照劉譜次序,分為上、中、下三品,另增加8種,不另列品級。序言講述芍藥栽培法,末附后論一篇。全書約1500字。還有另一種為孔武仲撰。武仲字常甫,新滏人,與劉邠、王觀同時人。自序中說他在揚州講學,記下芍藥33種,寫成此譜。所記品種,與劉、王二譜有異同。此書亦約1000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劉、孔二譜己無傳本。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已指出,劉譜收在《事文類聚后集》卷30,孔譜收在宋人吳曾 《能改齋漫錄》卷15《方物》中。王譜流傳較廣,版本有《說郛》、《百川學海》、《山居雜志》、《群芳清玩》、《珠叢別錄》、《墨海金壺》、《香艷叢書》、《揚州叢刻》、《叢書集成》等。
3種《芍藥譜》的自序中都記載了宋代揚州大規模的芍藥種植。如孔譜自序記揚州“種花之家,園舍相望”,“園圃不可勝記”,“畦兮畝列,多者至數萬根”。
在對芍藥形態的描述,劉、孔二譜較為簡單,王譜對芍藥的植物學觀察就較為細致。如劉、孔二譜僅簡單記花的旋心、顏色、花冠,而王譜除此之外,對花冠的高度、直徑、葉頂旋數、枝葉都有涉及。
孔譜自序已注意到揚州芍藥獨盛與風土的關系,說如揚州芍藥移至別處,“一歲而小變,三歲而大變,卒與常花無異”。劉譜也強調地土的關系,說別的地方芍藥品種薄劣,是因為 “芍藥自以種傳獨得天然”。王譜自序則強調了人力的作用。認為洛陽牡丹與揚州芍藥,“大小深淺,一隨人力之工拙,而移其天地所生之性,間出于人間,以人而盜天地之功而成之”。
王譜自序記載了芍藥的栽培方法。強調芍藥到一定年限,要去除“老硬病腐”之根,然后“揉調沙糞以培之”,并去除故土;花的顏色深淺,與葉蕊之繁盛,與培壅剝削之力”很有關系。還記載了芍藥的移栽法。
芍藥在唐以前無名,宋始大盛于揚州,與洛陽牡丹齊名。這三種《芍藥譜》的出現,為研究芍藥在中國的栽培起源及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上一篇:《肘后備急方》的主要內容,《肘后備急方》導讀
下一篇:《訄書》的主要內容,《訄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