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諧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志怪小說集。南朝宋東陽無疑撰。《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著錄,7卷。亡佚于趙宋。遺文散見于《藝文類聚》、《法苑珠林》、《初學記》、《白孔六帖》等類書中,其中《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征引最多。現輯本有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和魯迅《古小說鉤沉》本,均輯15條。“齊諧者,志怪者也。”出自《莊子·逍遙游》。其思想源于道家,書中所記神妖鬼怪之異事,都有濃厚的佛家思想。《范光祿》條,聲稱“佛使我來治君病也”。宣揚佛主下界,拯救苦難眾生;《董昭之》條,寫董昭之在錢塘江救一蟻精,而后董氏又因事入獄,反又得蟻精搭救,反映了佛教中善行善報的思想;《吳道宗》和《薛道詢》都是寫人化虎食人終遭惡報之事,明確告誡人們,社會人事都受天譴,為人作惡,天不懲而人必懲之。《齊諧記》中較為優秀的故事當數《國步山》,它記述在一座山廟里,呂思的妻子被貍精撮走,呂思發現后殺貍精救其妻,并救出了其他“如失性人”的婦女。這篇作品一方面揭露了宗教的虛偽,一方面贊揚了呂思的勇敢精神。語言精練而形象生動,是南北朝時期思想和藝術雙美的作品。《齊諧記》中的故事不再是干巴巴的宗教宣傳,增添了感人的藝術力量,從而使作品更帶有宗教上的盅惑性。也使帶有宗教性質的文學作品獲得了藝術上的顯著進步。
上一篇:《魏文帝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