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唐文》
據(jù)《舊唐書》記載,崔沔曾作《陋室銘》以見志。崔為玄宗時人,時代較劉禹錫為早,但《舊唐書》及《全唐文》皆未載崔沔原文。劉禹錫的《陋室銘》,《劉禹錫集》也未收錄,《古文觀止》曾收之,頗為人傳誦。是否果為劉作,尚待考。
劉禹錫的陋室在什么地方,說法不一,禹錫《上杜司徒(佑)書》有云:“小人祖先壤樹,在京索間,瘠田可耕,陋室未毀。”京水索水在滎陽郡,卞孝萱《劉禹錫年譜》因而推斷陋室在禹錫故鄉(xiāng)洛陽附近。如果卞說不誤,則所謂陋室之陋,只是形容居室的簡樸,這篇銘文當(dāng)是晚年之作。
山應(yīng)當(dāng)是高峻,水應(yīng)當(dāng)是深廣,現(xiàn)在這樣說,實(shí)是為了反襯陋室不陋。陋室何所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綠為景,生機(jī)蔥蘢,聽其自然,隨遇而安。來往的賓客都是鴻儒而無白丁,這里的白丁意即令人生厭的俗客。陳師道《絕句》,以“客有可人期不來”為好懷難開之一憾,禹錫的陋室卻能使鴻儒常來,室中便有了書卷氣,就像山不高而有仙,水不深而有龍,也見其得意之狀。
素琴為不加裝飾之琴,《晉書·陶潛傳》:“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正是為了養(yǎng)性,與亂耳之世俗樂曲不同。金經(jīng)為道書,就不同于官吏批閱的案牘。南陽茅廬,因諸葛而名垂宇宙,子云亭在四川犍為縣南子云山上,揚(yáng)雄曾隱居于此。末兩句用《論語·子罕》孔子欲居九夷(淮夷),有人說這地方很簡陋,怎能居住?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也便是作者所要闡述的主旨。
上一篇:《論盛孝章書·〔東漢〕孔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露水桌子·〔明〕馮夢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