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的主要內容,《容齋隨筆》導讀
《容齋隨筆》是一部著名的筆記。宋洪邁撰。據載洪邁從孫洪伋曾于嘉定年間刻本書于章貢郡齋,今北京圖書館藏有宋刻元印本。歷代刊本有明弘治刻本、崇禎刻本以及 《四部叢刊續編》本。1978年,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組據光緒元年重校的同治洪氏刊本進行標點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為現今的通行本。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別號野處,宋饒州鄱陽 (今江西波陽)人。紹興十五年(1145)中博學宏詞科。先后為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監修國史,宋寧宗時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洪邁學識淵博,一生涉獵書籍甚眾,經史百家,醫卜星算,無不翻閱,若有所得,便隨筆記下,前后歷四十年方成此書。洪邁論著甚豐,除《容齋隨筆》外,另有《野處類稿》、《夷堅志》、《萬首唐人絕句》 等。
《容齋隨筆》共74卷。全書分為五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前四集每集均為16卷,第五集為作者晚年末完之作,僅10卷。每卷內容并無嚴格的時間順序或事件性質的分類,完全是作者平日讀書的札記。而且內容多寡亦不一,多者有29則(如《隨筆》卷1) 少者僅5則 (如《三筆》卷8)。在本書中,洪邁對宋以前的一些歷史史實以及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考證,追述了不少詞章典故,而對唐宋的典章制度記述尤詳。在歷史史實方面,他記下了如漢巫蠱之禍,漢武帝喜殺人者、單于朝漢、漢宣帝不用儒、黨錮牽連之賢、曹操殺楊修、五代濫刑、靖康時事、今日官冗等內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制度方面,書中不僅記載如田租輕重、射佃逃田、蜀茶法等經濟制度方面的內容,而且尤詳政治制度方面的內容,如漢官名、將軍官稱、三公改他官、常職人轉官、帶職致仕、史館玉牒所、翰苑故事、三省長官、三衙軍制、省郎稱謂、漢唐置郵、元豐官制、官稱別名等。作者對唐宋科舉尤為諳熟,如唐制舉科目,夜試進士,科舉恩數、下第再試、試賦用韻、科舉之弊不可革,宰執子弟廷試,龍筋鳳髓判等,都有詳盡的記載,洪邁在筆記中還記下了 一些俗語典故,如百六陽九、謂端為匹、一二三與壹貳叁同、俗語放錢,四六名對、露布、孫臏減灶等,從而豐富了本書的內容。至于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論,幾乎宋以前的一些名人,如皇帝、宰相、文人墨客、武夫猛將,都有記載,所以本書是一部包括歷史、文化、哲學、藝術多方面的筆記著作。由于作者的廣博知識以及鉤纂考據功夫,這就使得本書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故該書問世后,宋人已譽其為“可以稽典故,可以廣聞見,可以證訛謬,可以膏筆端”。(參見《容齋隨筆·總序》)明人贊其“考據精確,議論高簡,如執權度而稱量萬物,不差累黍,歐、曾之徒所不及也。”(參見弘治刻本《容齋隨筆》李瀚之序)當然,古人的褒詞未免落俗,有過分之嫌,在《容齋隨筆》中,作者所援引他人之書未必句句確鑿;全書體例缺乏嚴整系統,內容散漫駁雜,同一類事件或人物散見于各集各卷之中,不易因類查找。但這些畢竟是小疵,并不能掩蓋其內容豐富、考證精審的公評。
上一篇:《審視瑤函》的主要內容,《審視瑤函》導讀
下一篇:《尚書》的主要內容,《尚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