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雅》的主要內(nèi)容,《通雅》導(dǎo)讀
《通雅》是中國古代訓(xùn)詁學(xué)著作。明方以智著。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見“東西均”)。約成書于崇禎年間。較為常見的版本有清康熙間姚文燮刻本、光緒六年桐城方氏重刊本等。
本書共53卷,卷1—2為《疑始》,專論古篆古音;卷3—10為 《釋詁》,包括 “綴集”、“論古雋”、“謰語”和“重言”;卷11—12為《天文》,包括“釋天”、“歷測”、“陰陽”、“月令”與 “農(nóng)時”; 卷13—17為《地輿》,包括“方域”、“水注”、“地名異音”、“九州建都考”及 “釋地”;卷18為《身體》;卷19為《稱謂》;卷20—21為 《姓名》,包括 “姓氏”、“人名”、“同姓名”及“鬼神”;卷22—25為《官制》,包括“仕進”、“爵祿”、“文職”、“武職”及 “兵政”; 卷26—27為《事制》,包括“田賦”、“貨賄”及 “刑法”;卷28為《禮儀》;卷29為《樂曲》;卷30為《樂舞》,包括“樂器”; 卷31—35為 《器用》,包括 “書札”、“碑帖”、“金石”、“書法”、“裝潢”、“筆墨紙硯”、“印章”、“古器”、“雜器”、“鹵簿”、“戎器”、“車類”及“戲具”;卷36—37為 《衣服》,包括 “彩服”、“佩飾”、“布帛”及“彩色”;卷38為 《宮室》;卷39為 《飲食》; 卷40為《算數(shù)》; 卷41—47為 《動物》,包括 “鳥”、“獸”及“蟲”; 卷48為 《金石》; 卷49為 《諺原》; 卷50為《切韻聲原》;卷51為《脈考》;卷52為《古方解》;卷53為 《刊誤》。另卷首有 《音義雜論》、《讀書類略》、《小學(xué)大略》、《詩說》、《文章薪火》等五篇論文。全書體例仿照 《爾雅》,對二十大類所釋名詞語,以條目列于本條考釋之首,以○與考釋隔開??坚寣Ρ会屧~“必引出何書,舊何訓(xùn),何人辨之。今辨其所辨,或折衷誰是,或孝疑俟考,便后者之因此加詳”( 《自序》)。如卷5《釋詁·古雋》“幾所”條釋云: “幾所,猶幾許也。里所,猶里許也?!稹妒鑿V傳》: ‘問金余尚有幾所。’師古曰: ‘幾所,猶言幾許?!?《張良傳》: ‘父去里所復(fù)還’。師古曰: ‘行一里許而還?!?古許、所聲近,如‘伐木許許’,漢人引為 ‘伐木所所’,可證?!?/p>
本書雖以 “雅”命名,內(nèi)容實已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 《爾雅》的范圍,涉及到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明人錢澄之說: “名曰 《通雅》,猶之鄭樵為 《通志》、馬端臨為 《通考》,以言乎無所不該也?!?《序言》)因此,現(xiàn)代學(xué)者多認(rèn)為本書實屬一部博大精深的大百科辭典。作為一部訓(xùn)詁著作,本書在通古今訓(xùn)詁時還十分重視方言俗語的探討,注意通曉方言、洞悉語源對考釋古音古訓(xùn)的意義,本書 《釋詁》部分就包含有 “謰語”、“重言”等份量很重的篇章,專事分析某些方言俗語。又特立《諺原》一篇,專論通俗詞語的用法。如: “阿堵,猶今之這個也,不可定指為錢。( ‘顧愷之正在阿堵中’。)張謂詩: ‘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亦就事作語也。馬永卿 《嬾真子》曰: ‘阿堵猶今所謂兀底也,寧馨猶今云恁地也。’”本書考釋廣博、周詳,所解之字,往往以經(jīng)、史為本,旁及諸子百家、志書、小說,列證豐富而簡明,使結(jié)論的可靠性大大加強?!端膸焯嵋吩痛嗽u論說: “明之中葉,以博洽著者稱楊慎,而陳耀文起而與爭。然慎好偽說以售欺,耀文好曼引以求勝。次則焦竑,亦喜考證而習(xí)與李贄游,動輒綴佛書,傷于蕪雜。惟以智崛崇真(禎)中,考據(jù)精核,迥出其上。風(fēng)氣既開,國初顧炎武、閻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掃懸揣之空談。雖其中千慮一失或所不免,而窮源溯委,詞必有證,在明代考據(jù)家中,可謂卓然獨立矣?!庇捎诒緯喾矫娴某删停F(xiàn)代學(xué)者皆共認(rèn)其為群“雅”之冠。
參考文獻(xiàn)
- 1. 馮契: 《哲學(xué)大辭典 ·中國哲學(xué)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 2. 劉葉秋: 《中國字典史略》,中華書局,1983。
上一篇:《通鑒輯覽》的主要內(nèi)容,《通鑒輯覽》導(dǎo)讀
下一篇:《遂初堂書目》的主要內(nèi)容,《遂初堂書目》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