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柔石(1902~1931)著。中篇小說。1929年上海春潮書局出版。《二月》通過“芙蓉鎮”上幾種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的描寫,揭露了污穢冷酷的舊中國的一角,反映大革命失敗前后知識分子的苦悶,提出知識分子何去何從的問題。作品中主人公肖澗秋的形象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他“極想有為,懷著熱愛,而有所顧惜,過于矜持”(魯迅)的思想狀態,是那時知識分子為尋找出路的真實寫照。《二月》用素描式的方法刻畫人物,結構嚴謹,語言具有抒情美和含蓄美,有些篇章和片斷猶如散文詩,富有藝術感染力。魯迅稱贊《二月》在技術上是“工妙”的,很為當時文壇稱道。《二月》和稍后的優秀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標志著柔石創作的高峰。在革命文學還處于幼稚階段,“雖然沒有極出色的創作……柔石的《二月》及《舊時代之死》……總還是優秀之作。”(魯迅)《二月》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茅盾以為“《二月》表現了柔石面向生活的轉變,表現了他創作上的進步”。在他犧牲前所創作的《為奴隸的母親》便是明證。
上一篇:《二十世紀法國思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于湖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