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詩群·徐敬亞·山墓》新詩鑒賞
墳草青青
墳草青青
一個年紀輕輕的人
走到這里
忍著疼痛,最后一次
用生命和土地
組成腳印
忽然化成了一陣風
樹葉,嘩嘩響
墳草青青
一定是愛笑的人
才能穿過茫茫歲月
以凝固的微笑
仰望著太陽和不盡星辰
那些年,一天天
沖淡這荒郊的寂寞
每逢夜深人靜時
站起來,伸一伸腰
又埋下頭
繼續(xù)做誰也砍不斷的事情
于是,街上的青年
想也不用想
眼睛,就懂得微笑
腳步,就懂得輕盈
一定是愛動的人!
忍住生長的欲望……
迎著滴血的手
穿過殺死他的槍口
在腐爛的木樁上
留下綠暈暈的彈洞
土地,不愿意覆蓋年輕的人
于是,地層深處
永遠有三十七度的恒溫
一年,又一年
拱出油綠油綠的風
像最后一聲傾斜的呼喊
久久地,穿過歲月……
墳草,青青,拂動
每年一次
人們在春天想起一個青年
殺死他的人,沒有想到
在生命最新嫩的時刻
碰一下
會流出油綠油綠的風
倒下去的人
不再衰老、不再衰老
在一陣陣回想中
依然活潑,依然輕盈
只留下二十歲的名字
日夜在墓碑上繚繞
墓碑無聲
一個人微笑著,用死
永遠固定了自己的年齡
……五十年,一百年
不添一根白發(fā)
墳草,青青
青青
徐敬亞的這首詩仿佛是蹦蹦跳跳地完成的,這與這首詩的整體情緒太不和諧了!等等,你再讀一遍,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那么別致,輕中有重,柔中有剛;更重要的是它的抒情方法——它不使你壓抑,不使你流淚,它讓你輕盈地走進去,堅定地回來。這首詩和北島的《宣告》表現(xiàn)的題材是相似的,但格調(diào)卻頗為不同,兩首詩各有妙境,各收到了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開頭的兩行“墳草青青/墳草青青”,從畫面和聲音上就給人以無限生機之感。接著寫這位青年英雄為真理而獻身,沒有寫血啊、槍啊什么的,只說他“用生命和土地/組成腳印/忽然化成了一陣風”。多么輕快的生命之風!把正義的聲音交給風的人是不朽的。“樹葉,嘩嘩響/墳草青青”,又是一派蓬勃景象,那棵蒼綠而嘩嘩歌唱的樹,不就是英雄品格的象征、生命力的象征嗎?英雄離去了,但他的靈魂并沒有消逝,你看,他“每逢夜深人靜時/站起來,伸一伸腰/又埋下頭/繼續(xù)做誰也砍不斷的事情”。多么自信的生命,他不需要你的沉甸甸的哀嘆,他希望的是你的覺醒,希望你繼續(xù)他做完“誰也砍不斷的事情”。堅定而自豪地做吧,“想也不用想/眼睛,就懂得微笑/腳步,就懂得輕盈”,明天必定會如期而至的。等待最終的微笑吧,后繼的人們。
土地是理解為它獻身的孩子的, “地層深處/永遠有三十七度的恒溫/一年,又一年/拱出油綠油綠的風”。這是從“綠暈暈的彈洞”里流出的自由的風, “久久地,穿過歲月……/墳草,青青,拂動”。詩人就是這樣流麗爽快地處理了這個悲劇事件的,他所傾心的不是這個悲劇事實,而是這個事實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命消失了,這無疑是悲劇。但僅僅停留在所謂“悲”上,又能從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人類不屈精神的生命力呢?“倒下去的人/不再衰老、不再衰老/在一陣陣回想中/依然活潑,依然輕盈……/一個人微笑著,用死/永遠固定了自己的年齡/……五十年,一百年/不添一根白發(fā)/墳草,青青/青青”。看那一蓬青青的墳草搖曳得多么嘹亮,詩人說英雄用死“永遠固定了自己的年齡”,你能說這是悲還是喜?重要的不是悲也不是喜,而是悲和喜各自的質(zhì)量。徐敬亞的輕松不是廉價的樂觀,而是穿透了這個事件的表層意義對其深層意義的開掘。這種寫法處理悲劇題材的確是不多見的,這表現(xiàn)了詩人空手入白刃的藝術(shù)勇氣。
上一篇:《新生代詩群·于堅·尚義街六號》新詩鑒賞
下一篇:《西部詩詩群·梅紹靜·山風才為玉米葉子歌唱》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