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1903~1950)著。1985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董樂山譯。作者原名埃瑞克·布萊爾曾參加西班牙內戰并負傷。他把自己視為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十分痛恨極權主義。《1984》這部小說發表于1949年。作品描寫未來社會中十分可怕的極權統治。在那種社會里,人權被踐踏,個人在進行毫無希望的抗爭,而最終不得不面對異常強大的社會現實。主人公溫斯頓渴望得到真理和正義,但是在一個個人天地蕩然無存,一旦背離正統思想就會被處以極刑的社會制度下,溫斯頓終于認識到個人的渺小和斗爭的無望。他曾經歷過一次戀愛,卻因自己被思想警察逮捕而完結。在幾個月的囚禁生活中,他被嚴刑拷打,清洗腦筋,后來他被釋放出獄。而這時,他已經成為一個甘心情愿向社會低頭屈服的被徹底馴服的人了。小說提醒人們要警惕警察國家的出現,如果那樣,將會出現一個權力決定一切,為了當前的目的而不斷篡改歷史、官方語言越來越扼殺獨立思維和不同觀點的窒息社會。
作者喬治·奧威爾生于孟加拉灣,早年被帶到英國并送進伊頓公學學習。畢業后曾在緬甸的印度帝國警察局中服務,后返回歐洲,在巴黎和倫敦干過多種工作。作者的親身經歷和體驗,與《1984》所闡示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上一篇:《高太史大全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三國志平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