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文藪》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皮日休,字襲美,襄陽人,晚唐文學家。黃巢攻入長安,任日休為翰林學士。
《皮子文藪》10卷(文9詩1),凡200篇(文165,詩35)是皮日休自編其前期作品而成。作者在序中說:“咸通丙戌中,日休射策不上第,退歸州東別墅,編次其文,復將貢于有司。發篋叢萃,繁如藪澤,因名其書曰《文藪》焉。”《文藪》中的文章,鋒芒畢露,對封建統治者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尖銳的諷刺。如“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日取天下也,以民命。”(《讀司馬法》)“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鹿門隱書》)“有不為堯舜之行者,則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原謗》)這種強烈的反叛思想,正是唐末階級斗爭激化的反映,也是農民革命戰爭爆發的前奏。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說:“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輝。”他稱頌《皮子文藪》中的小品文“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采和鋒芒。”《文藪》中的詩歌,繼承了白居易新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語言平易而內容深刻。《三羞詩》3首和《正樂府》10首,具體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尖銳地批判了統治階級的暴政。皮日休著作《文藪》之外,另有散文7篇,見《全唐文》;詩約300首,見《全唐詩》。其水平和價值不如《文藪》。
《皮子文藪》的本子,以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蕭滌非、鄭慶篤重校標點本為最好,該版本收入皮日休《文藪》以外全部詩文作為附錄,實際已成為一部完備的《皮日休集》。
上一篇:《白話文學史(上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矛盾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