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沮洳,在那汾水低濕地,
言采其莫。來此采莫心歡喜。
彼其之子,瞧我那位意中人,
美無度。英俊瀟灑美無匹。
美無度,英俊瀟灑美無匹,
殊異乎公路。公路哪能和他比。
彼汾一方,在那汾水河流旁,
言采其桑。來此采桑心歡暢。
彼其之子,瞧我那位意中人,
美如英。貌若鮮花朝我放。
美如英,貌若鮮花朝我放,
殊異乎公行。公行哪能比得上。
彼汾一曲,在那汾水彎彎處,
言采其藚。來此采藚心歡愉。
彼其之子,瞧我那位意中人,
美如玉。儀表堂堂美如玉。
美如玉,儀表堂堂美如玉,
殊異乎公族。公族哪能比得汝。
此詩主題,《毛詩序》云:“《汾沮洳》,刺儉也。其君子儉以能勤,刺不得禮也。”《韓詩外傳》則以為是美隱居之賢者,云“雖在下位,民愿戴之,雖欲無尊得乎哉?”前者是說因君子勤儉,親自采莫、采桑,有失體統(tǒng),故作此詩以刺之。后者是說,汾水沮洳之間,賢者隱居其內(nèi),采莫、采桑、采藚以自給,然其才德,實(shí)在超乎“公路”、“公行”、“公族”之上。毛、韓二家之外,還有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的“晉人刺其大夫”說、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的“詩人贊其公族大夫之詩”說、傅恒等《詩義折中》的“刺遺賢”說、郝懿行《詩問》的“美勤儉”說等。這些說法在我看來都是不符合文本語義的。聞一多先生在《風(fēng)詩類鈔》中首先提出“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詩”,其說可從。
《汾沮洳》共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興。這“沮洳”、“一方”、“一曲”詞語的變換,不僅顯示這位民間女子勞動(dòng)內(nèi)容的不同,還表示空間和時(shí)間的變換。也就是說,不論這位癡情女子干什么活兒,也不論是什么時(shí)間和什么地點(diǎn),她總是思念著自己的意中人,足見其一往鐘情的程度了。把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癡情之狀描摹得栩栩如生。接著又用“彼其之子,美無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來贊美男子的儀容。“美無度”是“美極了”、“美得無法形容”之謂;“美如英”,是說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鮮花;“美如玉”,是說男子容光煥發(fā),有美玉般的光彩。這些是關(guān)于男子美貌的描寫。詩的最后,以“美無度,殊異乎公路”、“美如英,殊異乎公行”、“美如玉,殊異乎公族”作結(jié)。也就是說,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僅只長(zhǎng)相漂亮,而且他的身份地位,連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達(dá)官貴人,也望塵莫及的。全詩結(jié)束,見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寫,但通過這種對(duì)比、烘托的藝術(shù)手法,卻把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寫得如見其人了。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在古代民間文學(xué)作品中不乏其例。漢魏樂府古辭《陌上桑》中采桑女子的夸獎(jiǎng)“夫婿殊”的一段話,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和此詩是有因襲繼承關(guān)系的。
這首詩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上,是《詩經(jīng)》中常見的疊句重章、反復(fù)吟詠的藝術(shù)形式。三章字句變化無多,而詩意卻層層遞進(jìn)。“美無度”,是對(duì)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寫;“美如英”,是對(duì)所思男子的儀表之贊美;“美如玉”,是對(duì)所思男子人品的贊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體映襯,這就更加凸現(xiàn)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上一篇:《江漢·詩經(jīng)》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沔水·詩經(jīng)》原文|譯文|注釋|賞析